2017年12月21日下午,学校党委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报告会,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后简称为“马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学校党委常委、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教授作题为《开放的中国美术史——“马工程”中国美术史教材漫谈》的辅导报告。学校党委常委及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各党总支、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各院系学生辅导员参加了学习报告会。党委书记高洪主持报告会。
尹吉男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我校承担的“马工程”项目新编教材《中国美术史》的背景及目前进展。2010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批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和主要成员名单,尹吉男成为30个重点教材中“中国美术史”项目的首席专家,这也是我院学者首次入选“马工程”。该工程是由中宣部统一领导的中央战略性重大部署,教育部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的获得是36365路检测中心深入实施“质量工程”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对于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美术史”教材的编写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关阶段。
他在首先谈了新编《中国美术史》的全新视角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是图像或作品分析的方法,这通常被视为美术史的“内向观”,但这些风格和图像分析如果不联系作品的观念和社会背景会流于“形式主义”,因此美术史的社会学研究非常重要,马克思主义的美术史观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因其对象的特殊性,有些方面与西方美术史的研究方法也有些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写意的文人画和书法,都是欧洲古代文化中从未有过的事物和经验,作品的形式分析就需要由与之匹配的方法论。
随后,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场以最新研究方法重构《中国美术史》的学术讲座。他在报告中阐释了《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史研究和社会身份来考察美术的策划者、创作者、观看者、鉴藏者和批评者的历史线索,联系美术作品的思想观念、社会功能、风格流变,此次教材的编写倾向于把中国美术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他着重对“历史时期”的三个发展时期进行探讨,“一个是早期的贵族时代,第二个是文官时代,第三个是平民时代。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贵族、中小地主和平民这样的结构,在整个历史序列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指出,“马工程”项目新编教材《中国美术史》应该是在这样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下写成的。
高洪在总结讲话中谈了此次报告的三点启示:一是要在构建教材体系和学科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其内在逻辑的发展。正如尹吉男教授在报告中谈到的,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要放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大语境下过程中,这构建了研究中国美术史的新视角,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二是人对艺术的追求,对客观世界的艺术反映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即提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从而自由,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能力。三是我们在“双一流”建设中要注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各个专业、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中央美院也应该继续在这方面起到引领作用。
宣传部 吴琼/文
宣传部 何逸凡/图
宣传部/编
2017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