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下午,“现在的未来”实验艺术学院媒体艺术课程学生展在五号楼旋转楼梯展厅开幕。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教授,展览策划张尕教授,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王郁洋等出席并参观了展览。
此次展览是实验艺术学院2016-2017春季媒体艺术课程的学生习作展。实验艺术学院在“未来媒体艺术”这一专业方向的框架下,开设了本科“媒体艺术解读与体验”以及研究生“媒体艺术专题”的必修课程,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学生介绍媒体艺术。
课程在梳理了作为西方前卫(实验)艺术之肇始者的媒体艺术的历史脉络以及其从模拟媒介到数字媒介的演进,从其拓展身体之各种感官体验到对生态环境的新的想象的同时,也对主流当代艺术固化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批评逻辑,以及其后现代主义主体间性的伦理基础提出质疑,从而将对媒体艺术的理解建立在以包括人、物、器在内的多重主体的实现为诉求的后人本主义语境下,提出以蕴含在互为客体之氛围的“在场”(presence)的体验、“自生”(autopoiesis)、及“能动”(agency)作为艺术实践之新观念之可能。
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作品、课堂讨论以及写作训练,并结合专题讲座和技术工作坊,学生们了解到媒体艺术之于当代经验的关键意义所在,并初步掌握了其形式语言。
展览策划张尕教授在为范迪安院长、苏新平副院长导览
“未来媒体课程带来了一种艺术与科技结合的新颖体验”,范迪安院长在参观展览时表示,在科技时代的大发展下,在新媒体、新科技、新材料面前,作为艺术家不仅要思考如何将科技与艺术更好的结合,将科学技术转变为艺术语言,更要具有人文情怀,创作出具有美院特色的艺术作品。
苏新平副院长在参观展览时表示,“同学们的习作中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诸多可能性,美院艺术与科技中心的成立,也将激活与拓展传统学科的创新思维”。
范迪安院长与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教授观展现场
实验艺术学院吕胜中教授谈到,“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不仅预示着一个未来的开启,更具有开拓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同学们能在此课程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创新”。
展览展示了本科“媒体艺术解读与体验”以及研究生“媒体艺术专题”课程中,部份学生的小组或个人作品。对于大多参展者来说,这是他们首次接触电路板和焊接台,亦或是他们头一回书写程序。然而他们的创作冲动则显而易见。作品从运用各种传感器激活切身体验的交互装置,到以脑机接口(BCI)技术强化的戏剧感;从非传统模式展开的VR和AR的叙事,到运用磁流体及其他炼金术式的原料引发声场与视觉形态,以及对于机器人表演的暗示,多有涉猎。这些作品表达了诡异的遐想,有时也显露出些许异想天开的纯真,他们展示出对现实的真谛质询之大胆的好奇并勇于挑战熟套。如果“未来媒体艺术”指的是明天的艺术门类,那么未来就在当下得以承诺。
展览将展至2017年12月5日。
实验艺术学院同学向范迪安院长讲解作品
校领导及师生合照
吴亚哲/文
张怀儒/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7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