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论坛"开幕现场
以“‘一带一路’,中法文化汇流和共享”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法文化论9月26日在法国里昂市政厅开幕,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法国里昂市政府、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联合主办。法国总统马克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论坛开幕发来贺信和祝愿,鼓励两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等中法各界 500余名代表人士出席了活动。
"中法文化论坛"会场,里昂市政厅
陈竺在致辞中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得到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惠及了沿线国家的亿万民众。 促进了人类的理解与信任 ,文明与进步……里昂与中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既是古代丝绸之路西方的终点,中国丝绸产品在欧洲的集成地,也是中国早期人才培养的“海外摇篮”,1921年创办的里昂中法大学,是中国近代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所大学,它成为上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和勤工俭学学生的聚集之地。
拉法兰在讲话中指出,本次论坛再次证明文化交流是中法交流的重点之一。“一带一路”给法国提供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机会,也给整个欧洲提供了与中国共商解决全球问题的机遇。希望中法文化论坛的精神能够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中欧之间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活动,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今世界指出光明道路。
与著名艺术家常沙娜先生在论坛现场
为期三天的论坛举办了多场平行对话,中法学者围饶“艺术教育、创造与传播”、“博物馆在地区吸引力中的角色、管理及文化项目的运作”和“共享卓越、共享创意”等专题展开讨论。中国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电影导演姜文;国际著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 里昂国立美术学院院长伊曼纽尓·第波劳克斯;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 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等中法学者出席了论坛和对话。
论坛现场,吕品昌在平行论坛上发言
论坛上,吕品昌介绍了中国当代雕塑教育的发展及36365路检测中心的雕塑教学情况。 他谈到:里昂与中国现代雕塑的教育启蒙有着重要的关系。这里曾经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第一代留学生寻求“艺术的维新之道”和勤工俭学聚集之地,曾经留下了中国老一辈雕塑家刘开渠、王临乙、曾竹韶和滑田友等人的足迹。他们的学成归国,依照法国模式有效地建立起了中国现代主义雕塑教学体系,为中国的雕塑人才的培养和雕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些雕塑先驱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形成的国际视野、开放心态、博采众长的品格成为了中国现代雕塑教育和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另外,论坛上,吕品昌还详细的介绍了正在里昂展出的《“中国白”国际陶瓷大奖赛作品展》的组织和评审情况。 他说:“中国陶瓷”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古代对外贸易的繁荣,也见证了它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产生的历史影响力。福建泉州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里昂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终点城市之一。此次的论坛将起点城市和终点城市再次连接,既是德化“中国白”的再出发,也是向过往陶瓷艺术交流和陶瓷贸易历史的致敬。在这个提倡交流融合的时代,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文化战略,“中国陶瓷”又将因其自身的文化价值踏上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征程,使我们曾经引以为傲且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中国白"陶瓷大奖颁奖仪式,右起: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中央美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清华大学美院陶瓷系主任白明
论坛期间,还有“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展、苏作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展、“西安日”之西安文化非遗展等相关活动。
雕塑系/文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7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