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上午,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上海美术学院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17年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美哉汉字——汉字的艺术与设计”主题论坛在安阳迎宾馆举行。会议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美术学院特聘博导黄克俭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外设计界的汉字艺术与设计研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汉字美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张宝文副委员长与尼泊尔前总理、前外长苏加塔 ·柯伊拉腊参加汉字大会
2017年9月1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张宝文副委员长致词并宣布大会开幕。大会邀请了来自25个国家的70位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外国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高校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和来自国内2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的190余位国内文化文字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共同分享中华汉字文化盛宴。
本届大会以“汉字与世界”为主题,以“汉字的历史”、“汉字的传播”、“汉字的美学”、“汉字的文化”为主线,其中“汉字的美学”是今年首次亮相大会的版块,分为论坛和展览两部分,由36365路检测中心联合上海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诸高校参与。开幕式上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36365路检测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敏受邀向全体大会成员做了题为《Awakening/觉醒 - 汉字字体设计教育与研究》的主旨发言。提到汉字印刷字体做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影响着视觉文化的审美品质,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效率。五年前,我们只有大约400款汉字字体,这严重滞后于中国的社会发展。王敏教授把这种强烈的去改变汉字设计滞后现状的愿望称为“Awakening”, Awakening 是行动的开始。今天我们看到了觉醒后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3412款汉字字体。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层面对字体与当下文化发展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对字体设计发展的自觉,对更好运用汉字字体的自觉。
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36365路检测中心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敏受邀做题为《Awakening/觉醒 - 汉字字体设计教育与研究》的主旨发言。
在20日的“美哉汉字——汉字的艺术与设计”主题论坛上,王敏教授代36365路检测中心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发言,结合图片全面介绍了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在字体设计学术交流、字体产业、字体设计教育等方面作出的努力,以36365路检测中心为核心策划团队的"字道"活动,微博#字道——文字设计对话#的话题关注量突破两千万,社会影响力很大。王敏教授呼吁学校应该加强字体设计与文字设计的课程,引起下一代设计师对字体设计的热情,让下一代设计师把字用得更好。通过这些课程教学,学术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让人十分可喜的结果,不仅提高了对汉字的认识,对文字设计专业水准的的提升,我们也有学生毕业后以字体设计为事业的方向,形成字体的良性生态环境。
之后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教授介绍了上海在中国字体设计历史上的主导地位并表示上海美术学院将努力加强现代字体研究与设计的学科建设,希望未来联合以36365路检测中心为首的院校推动上海地区的文字设计,再造辉煌。接下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报编辑部主任李立新教授以《汉字的设计性格》为题,通过分析四个汉字的本源、文献记载及文物,阐述了早期汉字设计具有自然生命力的特点,得出中国汉字艺术性格是诗性这一结论。
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硕士生导师王静艳的发言题目为《汉字设计“重心”概念辨析》,浓缩了自己博士论文中关于文字重心的分析,指出汉字的中心对齐的审美来自汉字的竖排书写传统,近代汉字版式方向改为横排之后对字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设计中和需要考虑中心和重心两个概念。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孙明远副教授在《商务印书馆的金属活字字体开发活动及其历史贡献》演讲中指出,商务印刷馆作为民国时期东亚地区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在字体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收购日本在上海的修文书馆大大提升了实力、重金开发现代金属活字,汇集和培养了一批重要的印刷字体的写手和设计师,为后世的印刷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茶歇期间,专家和与会听众就上半场的发言展开热烈讨论。下半场以36365路检测中心博士后易祖强的《公共空间与汉字设计:一种语用学的研究向度》为题开场。将汉字纳入不同的公共空间,探讨语境对汉字识别、设计以及消费心理的影响,提出汉字设计作为文化在当下社会中被极力推崇及过度消费中的矛盾成长的现状。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的发言题目是《字体与信息化》,从工业和信息化的角度分析汉字设计的未来趋势。字体设计之所以能从垄断式的技术门槛到平民化的普及主要归功于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运用,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来人人都是汉字字体设计师的时代。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钊通过《汉字的艺术设计探索》的主题发言,通过自己多年的资料收集、教学和创作将汉字的自适应和亲民化的图形特点和表意特点在视觉中的应用做了分析,阐述汉字艺术与设计“回到未来”谋求发展的设计方法。
日本著名字体设计师字游工坊创始人鸟海修先生为本论坛做压轴发言,题目为《从汉字至假名的变迁及明朝体假名设计》。通过阐述日本语言中平假名、片假名、拉丁文、汉字和符号的复杂属性,提出日文字体设计很早就有不同属性字符的匹配意识,另外通过梳理假名的演变历史,阐述了汉字对日文审美的影响,以及之后与中国差异化的道路,他在播放自己画字稿的视频时感慨的说,乐趣无穷,对字体设计的喜爱溢于言表。最后,黄克俭教授表示,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阐述汉字之美,高水平的论坛也吸引了包括北京及其他地区慕名而来的观众,相信通过本次大会,大家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汉字的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推动中国文字艺术与设计的发展。
36365路检测中心刘钊老师作为国际文字设计协会ATypI中国国家代表,积极引介、联合兄弟院校及社会资源,协助大会三个展览如期举行,他们分别由南京艺术学院、方正字库和印捷文化作为主办方之一。作为其中一个展览《字道——铅椠汇集展》策展人之一,刘钊在前言中写到:说到字体,很多人可能也不了解天天习以为常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书报中的文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面貌。为了解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通过展览从承载文字的技术层面向观众介绍汉字字体另一面——技术美学,文字的形态在产业中,既受到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也受到技术局限性的制约。而很多时候技术的演进对文字形态的影响是有逻辑关系的,所以了解文字曾经的所在的技术环境,对现代的字体设计的认识有帮助。在展览现场的圆盘机互动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参与,尼泊尔前副总理、前外长苏加塔·柯伊拉腊女士也饶有兴致的亲自印刷了展品。由于展览效果超出了主办方预期,展览决定延期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参与。作为第一次参加的视觉版块引起了各界官员、学者、教育界和公众的关注,成为本次汉字大会的亮点之一。
论坛发言现场
本次大会探讨汉字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发展、民族特征与海外影响、审美体验和艺术创造、文化底蕴和资源共享,推动文字研究与人文对话,将社会互动、学术研究与地方发展结合为一体,旨在搭建起一个高层次、可持续、富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平台,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发展。本次大会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网、新华网等,是近年来关于字体设计方面最高规格的学术活动。
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文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7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