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雕塑学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和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与入围作品展于9月23日在大同市中国雕塑博物馆开幕,展期至11月23日。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大同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冯苏京,市政协副主席王德成,大同大学副校长张策、姚丽英,大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境城,大同市文物局局长刘建勇,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教授,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书记龙翔教授,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杨剑平教授,《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董书兵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教授,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于世宏教授,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系副主任张伟教授,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系副主任孙璐教授,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鲍海宁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克教授,四川音乐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许庾岭教授,广西艺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黄月新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黄胜教授,云南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张吉洪教授,东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李东江教授,山东艺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池灏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朱智伟教授,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主任李惠东教授。仪式由中国雕塑博物馆馆长张伟莉主持。
开幕式上,冯苏京副市长对各位艺术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升华,大同是国家首批确认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著名的雕塑之都,在古代雕塑史上树立一座座丰碑。如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大同市的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底蕴。
龙翔教授代表中国雕塑学会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也感谢大同市委市政府、中国雕塑博物馆对文化事业的有力支持,感谢青年学生的参与。展览十年来聚集了很多成果,同学们在这样的平台中共同探讨,在中国雕塑事业的未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
本次奖学金的评委主席焦兴涛教授介绍,今年是奖学金活动的第十年,它已经成为青年雕塑未来的风向标,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和贡献。各位评委秉持着对雕塑未来负责的态度,坚守着学术的公心,通过五轮投票,最终评出奖项。获奖与否并非重要,我们期待的是未来的认同,这也是奖项设立的初衷,祝贺大家都是雕塑的新青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组委会执行主席吕品昌教授宣布了2017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者名单:曾竹韶奖:刘建钊、崔爱兰、王朝勇、余康、朱仲鱼,提名奖:王伟、滕毅、崔叶子、(陈芷豪、董博宇、阮晓晴)团体、杨林、尔志斌、唐韵文、王戬、王卓、杨小山、李星开、任磊、王庆新、王聪、詹雪喜、满柯、寇名方、刘其琛、简柏榕、张正。
今年是“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第十年,具有里程碑意义。9月22日上午,各大美院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召开了“十年一见”——“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全国巡展工作推进会。十年来,曾竹韶奖的评审和作品展览已经成为观察当下青年雕塑创作状态以及各个院校雕塑教学成果的最佳窗口和风向标。鉴于展览的持续的影响力和良好口碑,在2017年曾竹韶奖评审和作品展览的第十个年头,主办单位决定将十年来获曾竹韶奖学金的全部作品在全国十大美院进行巡展。
9月22日下午召开了作品评审会,此次“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的评委会主席是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副主席为《中国雕塑》杂志执行主编唐尧,参与评审的委员有:于世宏、王志刚、龙翔、孙振华、刘礼宾、池灏、许庾岭、李惠东、杨剑平、陈克、张伟、张松涛、黄月新、董书兵、鲍海宁。
专家们仔细观摩同学们的作品,经过公平、公正的评审,选出5名曾竹韶奖、20名提名奖。本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共收到来自全国20所艺术院校的121位毕业生的作品498件/组,今年的参展作品造型语言丰富,展现传统技法,结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以及影像、装置等手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契合点,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形式多样性。
即将走出校园的青年学子,是雕塑界的新锐力量,拥有开放的实验精神,真诚的创作状态,在广阔的视野中学习新知识,创作出紧贴时代脉搏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各院校在雕塑艺术教学中融入各种艺术流派、各种造型方式、各种雕塑材料和各种雕塑技术的主张。学生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诸多问题的高度关注,体现出青年学子的社会使命感。
十年来,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活动日趋成熟,成为集艺术水平、教育理念、社会风尚、科技水平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激励青年学子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促进校级之间的交流,推动青年雕塑创作的深化,推动雕塑教学的进步。
孙洁/文
李志杰/图
宣传部 何逸凡/编
2017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