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基础部4班、5班;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一年级
下乡地点:山东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
带队教师:张路江 黄勇 刘霞飞 张瀚
远处连绵的山在雨后清晰起来,夕阳似乎眷顾四月的芳菲,落得有些迟疑。刚刚收工的写生团队,急急拽住斜阳的尾巴,围坐在村子里一处小小的健身广场,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色彩课堂。天、地、人,山影、夕阳、炊烟、花香,老人小孩的欢笑与大学教授字正腔圆的讲课声,一起写入观音山下四月的风景。
最美人间四月天,恰是山花烂漫时。四月的写生路上,处处风景,这里“虽然地处偏远,但风景这边独好”。桃花、梨花、山楂花、金银花、梧桐花在这里的4月依次盛开,当地人美其名为“五朵金花”。
此次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与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80位大一同学组成的下乡小分队,选择了这处位于沂蒙山深处的小山村——山东临沂平邑县油篓村。
四月初便来到山里写生的大一同学,是否抓得住山中“五朵金花”的色彩?“中央美院对于色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的老师靳尚谊、朱乃正等先生都就给我讲过。我今天在这样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山村谈谈美术学院在色彩的标准。”带队的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副院长、基础部主任张路江,在这个天地间的大课堂讲起了美院历代大师传承下来的色彩教学传统。
“美术学院的色彩标准就是印象派,今天大家进行的是外光写生,在印象派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莫奈和莫奈的老师毕沙罗,还有在莫奈后期形成的后印象派。从毕沙罗到莫奈,到后面的梵高等等,我想最基本的集中在六个字上——黑白倾向与纯灰,我们写生一定要进入到对色彩组织的思考中去。”他结合在山里写生的感受深入分析,“色彩实际上是一个最主观性的东西,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我用“偶然”形式,我们今天偶然来到了山东,偶然赶上一场雨或者是一场,偶然的一个季节里面有太阳或者是有雾气,偶然的一棵树在你的眼前,你可以让一切偶然变成一个色彩的必然,这个色彩的必然就是印象派里面的色彩结构。一定要在此情此景中做到你们自身的色彩衔接和色彩构成。既要感受鲜活的风景,又必须面对风景进行主观的组织,大家一定要进入到对色彩的解读、组织上去,形成自己的色彩语言,从中提高色彩能力。”
带队老师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黄勇谈起了如何锁定让自己感动的色调,“我们在外光写生的时候,早晨阳光从东边来,中午从中间来,下午从西边来,变化太大了。像今天,中午阳光灿烂,下午突然一阵暴雨,光线变化很快。但是我们有时候一张写生要画五六个小时。不能根据光线变来变去,要锁定在一个色调,锁定我们最初的感动。”如何在观音山下的自然风景、人文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感受?“风景千变万化,山、石、树、天空,大自然异常丰富的物种,加上风土人情,这都是画室里感受不到的,外光写生可以进行很好的色彩训练,构图也好,光线也好,要以客观为参照,进行有机地组织,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天地间的讲堂杂糅了黄昏的色彩,在场的同学一边聆听老师的分析,一边体味着打动自己的色调。
说到沂蒙,最先蹦出的词儿一定是“老区”“红嫂”,而此处“人间四月天”藏于在沂蒙大山深处。岱崮地貌的观音山因主峰造型神似观音而得名。连绵起伏的九座山峰呈莲花状,当地人称“九顶莲花山”。然而,在我的眼里,却似九尊粮仓,想来应是天赐仓廪,透着丰收的殷实,抑或是观音对当地勤劳淳朴百姓的“福报”。山下的昌里水库静静地依偎着观音山,春风拂过,层层涟漪中“九顶莲花”的倒影若隐若现,山水相依,构成一幅青山绿水画卷,别有洞天的这处生态秘境秀出一派江南春色。
山下的村子名为油篓,明代洪武年间大移民时从山西洪桐迁徙至此。六百多年来,油篓村百姓安居于此,勤勤恳恳,耕耘出观音山下这处天地人和的景象。据传当年洪桐人迁至此时,有一块形似篓子的大石头,常年滴水状似油滴,油篓村由此得名。
时光流转至现代革命战争年代,当地百姓又为这个村子种植了红色基因。村上的老支书告诉我,山上有两处“藏军洞”,抗战时期,百姓为掩护八路军,曾在此藏过八路军战士。我们在村民已迁离的农舍群里,看到了几处鲁南抗战的遗址,1940年5月中共鲁南区委就是在油篓村成立的。
也许大自然的恩赐与“根正苗红”的基因造化了这个山村,如今的油篓真的有些“富得流油”,村民早已住上了楼房,几栋四层公寓楼和数十栋二层小洋楼坐落于青山绿水间,为这处生态秘境添了几份富足与祥和。据说每到过年的时候,外出打工的一回村,奔驰宝马都停不下。说起来也许难以置信,这个拥有500多户人家的山村人均收入超过了大上海,年收入超过20万的家庭在村里刚刚勉强算得上中游水平。油篓村人近些年发家致富主要靠的是一张薄薄的“沂蒙煎饼”和一朵金银花。1998年,村里的李荣士带着“沂蒙煎饼”闯荡上海滩,孰料竟从此改变了这个山村人的命运。村上李兴文一家六口在上海支起了数个煎饼摊,也在房价令人咂舌的大上海购房置业,安居乐业。老支书讲,村子里大多数人都在全国各大城市卖煎饼,油篓于是有了“中华煎饼第一村”的美誉。而地处“中国金银花之乡”—平邑主产区腹地的油篓,更不会放过中华药典中这朵含金量极高的“金花”。已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平邑金银花”如今的品牌价值达十几亿元。
今年,平邑县领导有意将红绿基因兼具的油篓村与艺术结缘,将这处方圆十公里的生态秘境设为美院学生的写生基地。一大早,写生的同学各自找景去了,或山中或水边或老村子里,找起来还真不容易。为了便于管理,随时找到学生,带队老师们配了几部新式对讲机。在张瀚老师带领下,我们七转八拐,好不容易在水库边的土坡上找到了一群扎堆的美女同学。学生会主席王钦正在不远处支起画架,做起了护花使者。
蓝天白云,远山近水,偶见北方特有的那种裸露的黄土,支着画家专注于写生的几位同学,落落有致地进入画面。 “南北方的景色完全不同,南方的山水可以说秀美,北方的风景,更开阔。”来自江南的朱紫薇说很喜欢北方多了些黄土气息的壮美。
“不能用素描的深浅来表现远处的山,你应该转换为色彩思维,要注意把黄绿与冷紫的关系处理好。”张路江老师为徐文翎、赵子钰、任紫凝等几位同学一一讲解,认真交流如何把握外光写生的色彩关系。
不远处,几位逃避紫外线的同学,“聪明”地躲到了水边的绿荫下。
北方的山清水秀与南方的温润不同,色彩分明的气质又加了一分黄土的坦荡,艺术青年们的到来又为这山里的风景添了多重色彩。
“我说你是人家的四月天”,假若林徽因置身此景,又会生出怎样的感叹呢?
“沂蒙花海,平邑近人”,智慧的平邑人最懂得如何赋予汉字更多的魅力。
下乡小分队师生合影
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范迪安题写“沂蒙花海 平邑近人”
宣传部 秦建平/文 宋曼青/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