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中国画学院山水三年级
下乡地点:广西省南宁市、靖西市
带队教师:刘荣
步步为景画南宁
作者:李絮颖
这是我们班大三专业学习阶段最后一次外出对景写生,格外珍惜。提前查好了资料,清点好了画具,整装待发。
3月14日中午时分,我和班里五位同学在刘荣教授的带领下飞抵南宁机场,然后刘老师又马不停蹄地和同学们直接赶赴写生现场——大新县堪圩乡明仕田园。抵达驻地后刚放下行李,刘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去看写生场地了。
明仕田园这里有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拔地而起的奇山秀峰比比皆是,这是在北方山水中所没有的景色,这里山峰密集,步步为景,不同角度又呈现着不同的样貌。同时明仕的山有着明显的斧劈皴、折带皴之痕迹,即山岩犹如刀砍斧劈,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质感。写生期间阴雨绵绵,似喷雾撒在宣纸上,一股水汽弥漫在画面里。给人感觉大气中带着细腻,大山包容滋养着万物。刘老师又对我们讲述了在这里的写生需要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和眼前景色的特质,以及写生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写生中转化成写生创作作品来。
第二天,趁着兴奋劲儿我撸起袖子画了一整天,画作里把明仕田园的山斧削四壁、神畅雄浑的植被茂密、到处时隐时现的江南水乡样式都跃然纸上。在山野间、在溪水旁、在古村落中到处都留下了我和同学们、老师的写生身影。
经过一周的对景水墨写生,到了刘荣老师检查大家写生作业时候,我诚惶诚恐地等待老师的批评,刘老师看了我的写生后,肯定之余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希望我继续挖掘对这里的笔墨表达的语言,尽量接近这里的气息。刘老师又强调:你们的写生不要画成课堂上临摹古画的语言,要多多地放开来画,多感受这里江南的烟雨朦胧,瞬息万变的特质语言,多调度自己的瞬间感受,并把这种感受画出来!第二天刘荣老师亲自示范他对景水墨写生的过程,并且不断地给大家讲述写生时如何去表达与调整画面的构成和掌控写生创作语言节奏。
通过刘老师的示范,我在余下的写生时间里渐渐进入状态。一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在南宁中越边境附近的三叠岭瀑布前,我认真研究瀑布的形成过程:由大及小、由实变虚再由虚到实、张扬的陪衬的、滴滴落落的、遇到阻碍变了方向分岔的、飞流直下的、弯曲变形的、多方向散落的、由细流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瀑布的。惊叹瀑布有这么多表现之语言,以前都是凭借着古人的样式去朦朦胧胧滴去画,现在仿佛看到瀑布的真正的个性语言次序之魅力。不仅如此,经老师点拨,我们观察了通灵大峡谷中石头丰富的肌理,钟乳石层层之间的关系,这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是我难得一见的景象,着实震撼到了我。
颇为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壮族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赶歌圩”的活动,方圆数十里的群众从各乡镇纷纷到明仕庄园赶歌圩,以歌传情、以歌会友。“三月三”歌圩不仅为青年提供了学习山歌和展示歌才的场所,更是满足了壮族人民崇尚山歌,诗性思维的心理需求。这歌声甜美而又响亮,给我们留下了特别的体验和视觉享受。
现在回顾这次写生,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幻之旅,闭上眼,那些时隐时现的云霞,云烟雾霭的山峦,奇幻诡谲的钟乳石洞,一丛丛毛茸茸的竹林,鸡鸣狗吠鸭叫仿佛就在眼前就在耳边,好像还闻到了雨后的泥土味;农妇们卷起裤腿随着丈夫下田插秧,光着脚一深一浅地踩在泥里,一派桃花源的景象。我们只怕打搅了这和谐的景象,匆匆用笔记录下这里,悄悄离开了......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