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基础部四班、五班
下乡地点:山东平邑
带队教师:张路江 刘霞飞 张瀚
风景这边独好:造型学院基础部师生走进沂蒙“九间棚”
作者:张瀚
井冈山、延安与沂蒙山区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革命根据地。其中沂蒙山区根据地被无数革命后人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九间棚村位于平邑县天宝山,该村旧址为天然形成的奇特巨大的石棚。先为一刘姓夫妇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砌石为墙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1984年九间棚村民为摆脱贫困几代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6年,最终饮水上山脱贫致富。山上修建水库后,九间棚人治理了2,100亩山滩,整治450亩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万亩,人均果树120余棵。
今天的九间棚一方面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故事,另一方面又有独特的天然景色和乡村风情,山势雄奇,沟谷深邃,山泉清澈,森林茂密,花果芬芳的自然景色。九间棚人从最贫困的起点起步,勒紧腰带搞工程,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经过6年的奋斗,投资23万元,投工10万个,奇迹般创造出新时期的典范;进入九十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到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00万元,实现利税240万元。这种典范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九间棚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今日九间棚
九间棚村旧址
师生们学习了解“九间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题字
同学们被九间棚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纷纷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这里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色。
造型学院基础部同学在九间棚村落旧址认真的用心区绘制画卷
虽然同学们参观九间棚旧址仅仅一天的时间,但九间棚人民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同学,也为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添砖加瓦。
造型学院基础部四班、五班师生在九间棚展览馆前合影留念
学生 游钦煌 王钦正/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7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