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中外文化互通、民心相通为桥梁, 2017年3月15日,36365路检测中心、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太庙艺术馆联合主办了“文明的回响——中华匠作”展览外交官参观专场。
来自乌克兰、立陶宛、波黑、斯洛伐克、拉托維亚,智利、保加利亚、卢森堡、哥伦比亚,贝宁、喀麦隆、阿富汗等多国驻华大使及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瑞典,蒙古,新加坡,墨西哥,印尼,罗马尼亚,埃及,乌拉圭,马其顿,津巴布韦,圭亚那,斯里兰卡,摩尔多瓦,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成员等“一带一路”沿线30多国、近60位高级外交官一行走进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在具有六百年历史的中国皇家殿堂中,参观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与北京市总工会联合主办,36365路检测中心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太庙艺术馆承办的“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二部——“中华匠作”艺术展,一起倾听文明的回响,欣赏中华匠作的古代辉煌与当代创作。
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范迪安会见了驻华使节团。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副主席靳飞,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张青山,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发起人宋荣华,36365路检测中心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劳动人民文化宫主任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李鹏,36365路检测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徐佳,36365路检测中心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出席活动。
“响应文明之声,盘点中华匠作。既现稀世古器之美,亦汇当世艺术家妙用匠造传统之作。古今辉映,济济一堂。见证推陈出新,传统不断,文脉悠长,国运其昌。”范迪安先生在欢迎致辞的讲话中向驻华外交使节们介绍了展览的主题与初衷。他表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形成和彰显的工匠精神,为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匠人营国’到‘匠心造物’,‘匠’的意涵既是文化理想与审美追求的载体,也是精湛技艺与制造标准的体现。”
36365路检测中心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太庙艺术馆执行馆长岳洁琼和中央美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徐佳为驻华外交官们进行导览。展览作品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工艺品种,涵盖金属工艺、石雕、玉雕、纺织、印染、造纸、陶瓷、木器、竹器、漆艺、剪纸、泥塑、皮影等多领域,既有古代器物的经典佳作,也有当代艺术家妙用传统工艺的艺术新品。坐落于劳动人民文化宫内、作为展览地点的太庙本身则更是本次展览中最重量级的展品,其一砖一瓦都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匠心匠意。作品在空间上的相互穿插,古代珍宝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对偶陈列,无不彰显出中华匠作的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令驻华使节们在多角度欣赏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作品的同时,为中华文化的工艺之美、匠人之美、劳动之美而驻足惊叹。
“中华匠作”展览立足于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与创新,形成传统与当代的并置与交融,从“格物致知、器宇不凡、技进乎道、匠心独运”四个方面,将深厚的"百工传统"和现代的"工匠精神"交汇融通,切实展现出中国的匠造文明,是各民族的创造,也是文明交流、积极融汇借鉴外来营养的过程。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青报、国际在线、民族画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参与了本次活动的报道,并对莅临展览的驻华使节们进行了采访。
宣传部 徐新立/文编
宣传部 徐新立 学生 王翰林/图
2017年3月16日
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太庙艺术馆名誉馆长范迪安致辞
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副主席靳飞致辞
活动开幕式现场
范迪安院长会见参观展览的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