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晚7点,隋建国与托尼•布朗(Tony Brown)联展《造·画》在位于北京皇城根脚下的艺术8空间正式开幕。前巴黎美院院长、艺术8协会主席亨利-克洛德•顾索(Henry-Claude Cousseau),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隋建国,巴黎美院终身教授托尼•布朗,艺术8创始人佳玥(Christine Cayol)、法国驻华大使以及众多艺术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展览由顾索先生策划。
隋建国与托尼•布朗相识于2001年的巴黎,两位雕塑家,两位美院教授,两位艺术家长久地关注着彼此的创作,互相倾慕。于是便有了2016年今秋在艺术8举办的本次对话双人展。隋建国是当今中国最为重要、也是国际舞台最为著名的雕塑家之一。作为负有盛名的教育者,他的性格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以及这片异常活跃的土地。托尼•布朗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经历。出生于英国的他曾在90年代跻身欧洲顶尖艺术家之列,曾参加1992年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尤为人所铭记。他在教学中表现出罕见的敏锐,声名卓著。怀着对中国文化的亲切认同,托尼•布朗从巴黎来到中国,继续创作者与教育者的精彩生涯。
隋建国是一位传统纯粹意义上的雕塑家。他反复使用古老的雕塑技法,探求手段与内涵的创新,向当今的雕塑实践中引入一段批判与反思的距离。这段距离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为一种新鲜而反讽的目光,一种灵敏的幽默感。隋建国在艺术探索中对创作观念、作品形式、媒介选择、处理方法、时空经验等多个方面都有独特的理解和认识。他的雕塑将观念与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多以大的尺度感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力。
托尼•布朗是80年代初最早以尖端科技创作装置作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装置复杂、优雅、精巧,横跨多重领域,结合并混融了运动、建筑、图像、光、电影……仿佛集结了现代思想能够在当代语境下生发的种种一切。但他思想的深度不止于此。托尼•布朗试图将现代主义以及它所谓的理性,置于某种挫败的境地。他设计的机器用于产出与其目的相违背的结果。它们表现出视觉至上、以思想掌控的美学,但在这种确信无疑的表面之下,他却想象着偶发与不可控。最终混入其间的是神秘的偶然,兼有造物主式的意外之力。
此次展览既是两个艺术家的对话,也是一种对峙。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中,他们将素描本身视为一门独立而严格的学科,以创造力将它衍生为创作之上的新的枝杈,触及那些本是不可设想、未被表达之处,从而发展出超乎预想的种种面向。正如策展人顾索在开幕致辞上所说:“隋建国此次展出的作品,虽是绘画作品,但确是对现代主义雕塑的一种诠释,他的作品很多是让手臂很自然的在纸上旋转的创作。然而,托尼•布朗是通过操控机器来创作,他会让机器制造一些错误,正是这种必然的偶然性产生了创作的结果。可以说,隋建国的作品是从形态走向偶然,而托尼•布朗的创作是从偶然走向形态。”顾索强调,两位教授的作品都严格遵循了现代主义原则,但又远超过现代主义。他们将现代主义的偶然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一种近乎失去控制的状态下完成创作。
2016年10月29日,隋建国与托尼•布朗(Tony Brown)联展《造·画》在位于北京皇城根脚下的艺术8空间正式开幕
托尼•布朗(Tony Brown)、佳玥、隋建国的合影
隋建国与托尼•布朗(Tony Brown)联展《造·画》开幕式现场
隋建国与托尼•布朗(Tony Brown)联展《造·画》展场
隋建国与托尼•布朗(Tony Brown)联展《造·画》展场
隋建国《滞-9》结构胶54×39cm2015
托尼•布朗(Tony Brown)《细胞》墨水笔纸76×56cm2016
宣传部 宋曼青/整理
宣传部/编
2016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