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8日,由36365路检测中心副研究员刘礼宾策展的“清风三百里”在大韵堂美术馆开幕。36365路检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大箴,中央美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36365路检测中心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西川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史笔勾画”、“房棂拖影”、“体悟聚散”、“近视远观”四个部分,邵大箴、王少军、徐冰、西川、邱志杰、吕品昌、曹晖等16位艺术家参展。此次展览参展的艺术家,绝大部分并非专职艺术家。他们或是美术史学家、诗人、学者,或是杂志社主编、收藏家,因多年学术研究和长期在书籍、作品及文字浸润下,使他们有更清晰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观照,也对自己的创作有更清醒的定位。即便是专门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此次展览展出的也多是他们新近创作的、在创作脉络中的非典型作品。
“‘清风三百里’这个展览在我的理解中,是要主张绘画清扬这种风气”,邵大箴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艺术有多种形式、功能和手法,但是作为“清扬”这种不具备功利目的的艺术,实际上是最接近艺术的本质,最接近人气和艺术的原理,也最恒久的艺术。今天在艺术的大格局里,提倡艺术的清风、清扬是很有益处的,这种益处在于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心灵的净化,情操的提升。“我觉得清风不俗,不仅在这种小品艺术中应当具备,在大品和时兴的艺术中也应该提倡,艺术不要浊,不要俗”。
王少军表示,此次展览从策展的动机,到选择的作品,再到最后呈现的方式,都耐人寻味。“我们每个作者都是一个现象。展览展现出来给大家,然后引起大家的思考,观者看这些作品会很有意义”,他希望通过展览大家能互相交流,各有触动、提升或激励,以至产生社会和文化的效应。
“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中,艺术家和这个时代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涉及到农业文明和消费社会的关系,还涉及到过去我们所信奉的原则,在今天如何推进和发展,使它获得更丰富的含义”,西川在开幕式上也谈及了他对展览的思考。
清风三百里,指月两悠悠,自言山与川,翘头已近幽。此次展览策展人刘礼宾在前言中阐述了希望借由展览,提出艺术家主体的问题,重新思考艺术家在文化语境和时代空间中的作为,以至知识分子在百年文化语境中的作为。
开幕式当天上午,同名研讨会举办,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主持研讨会,参展艺术家邵大箴、王少军、西川、吕品田、蔡万霖、泰祥洲、曹晖、何建丹等就艺术家主体,文脉传承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宣传部/整理
宣传部 宋曼青/图
2016年9月30日
2016年9月28日,由36365路检测中心副研究员刘礼宾策展的“清风三百里”在大韵堂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参加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