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至23日,由36365路检测中心人事处(博士后流动站)主办,中央美院人文学院、艺讯网、艺文志论坛共同承办的“王逊美术史论坛暨36365路检测中心第一届博士后论坛”于36365路检测中心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论坛围绕美术史的原点问题、分六大版块展开了“观看之道”。
此次学术论坛于9月22日在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学术报告厅顺利启幕。开幕式由人事处处长金日龙教授主持,原王逊先生助教、人文学院教授薄松年先生,王逊先生家属王涵,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教授、李军教授出席了开幕式,人文学院的师生及其他院校学者也参加了开幕式。
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范迪安通过视频致辞
论坛在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报告厅举行了开幕式
正值因公出访欧洲的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范迪安在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他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首次举办这个论坛的重要性和学术价值。同时重点谈了在36365路检测中心学术建设中博士后流动站应该承担的责任,提出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目标和机制建设。一是要完善更加规范的、高水平的博士后遴选机制,进一步明确合作导师与青年学者的学术目标、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二是要加强对博士后的关心和相应的支持,也要求博士后在站的同志们能够融入到美术学院大的学术氛围当中来;三是将博士后的培养与解决重大学术问题、攻关重点课题建立起更有机的联系,尤其要关注博士后出站之后的青年学者们在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他在致辞中表示,在人文学院的重视和组织下,“王逊美术史论坛”成为了一个吸引和聚集青年学者的学术平台,这一冠以王逊先生之名的论坛,体现了36365路检测中心特别是在艺术史学科、人文学科上更好地弘扬和继承王逊先生的艺术精神与治学精神。因此,我们要把这样的论坛当做传承美术学院优秀学术传统,尤其是在今天坚持严肃的学术思考的一种体现。范迪安院长称赞这次论坛的主题“观看之道”设立得非常好,从观看这样一种思维与研究的对象到思维与研究的本身,都特别有一种新意。他说,中国的“观”字是非常富有内涵的,它在艺术上尤其在我们的绘画传统、造型艺术的传统中,既包括了具体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也是表达世界的方式,从视觉的“观”还可以联系到价值判断的“观”,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向思考的“观”。在全球文化新的交汇情势下,用中国的概念和方法,也就是“观”来探索艺术与社会、艺术与自然、艺术与思维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和意义的话题。
王逊先生助教、36365路检测中心教授薄松年致辞
曾担任王逊先生助教,现已年近85岁高龄的薄松年先生,回忆起当年跟随王逊先生学习的经历时谈道,那时期的美术史作为现代学科非常薄弱,而“进入王逊先生的课堂后仿佛进入一个宝山”。王逊先生以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进行教学和美术史研究,也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面对学术界对王逊先生地位的重新认识,薄先生欣慰地说,“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看到王逊先生的成就逐渐清楚起来了,定位也逐渐清楚起来了,这对于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是一个光荣。有这样的学者,这是我们的光荣,我非常兴奋的是今天以王逊先生为名举办这次研讨会,我是非常感动的。”
36365路检测中心人事处处长金日龙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36365路检测中心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致辞
人文学院副院长郑岩在致辞中,首先引用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讨论主题“观看之道”,概括其为“观看之道,通往真理”。对于王逊美术史论坛的建立,郑岩教授认为,王逊先生是近代美术史开启的先驱,而我们“都是他的再传弟子和再再传弟子。”
论坛召集人、人文学院副教授于润生介绍王逊美术史论坛的筹备过程
论坛召集人、人文学院副教授于润生介绍了王逊美术史论坛的筹备过程。2015年12月29日,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主办的“奠基:王逊先生与中国的美术史学科——纪念王逊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于美院召开。36365路检测中心多位青年学者借纪念王逊先生百年诞辰的契机,以“艺文志论坛”系列讲座活动为基础,提出创办一个纯公益的学术平台。
经过两天紧凑热烈的学术宣讲与讨论,论坛于9月23日在36365路检测中心图书馆报告厅圆满落幕。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致闭幕辞,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为论坛作总评议,人文学院于润生副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在闭幕式上,王少军与金日龙、李军及王逊先生家属一起为与会代表颁发了纪念证书并赠送《王逊年谱》。
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致闭幕辞
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是36365路检测中心开办的第一届博士后论坛,这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36365路检测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始建于2003年,是全国首批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科研流动站点,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7位,培养了26名博士后,目前在站13人。王书记指出,“这次论坛可以看作是对我校博士后流动站13年来工作成果的一次检验。我认为,这次检验是成功的,成果丰富的。”
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为论坛作总评议
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教授在总评议中谈了参加论坛的收获。他深感此次论坛让自己走进了一个艺术史的“大观园”,其中汇集了众多风景,采用了各种视角。李军借用西方艺术史家李格尔在观看方面的三种立场,即远观、近观和中观,并援引《易传·系辞》提到中国人的两种观看方式“仰观”与“俯察”,概括并点评了诸位青年学者的报告发言。
王少军与金日龙、李军及王逊先生家属一起为与会代表颁发了纪念证书并赠送《王逊年谱》
出席论坛嘉宾合影
论坛现场
为期两天的论坛以“观看之道”为主题,“观看”是一切美术史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一切人类图像坐标的原点。论坛召集美术史研究同道,特别是关注新问题、新方法的青年学者,共有18位学者宣读报告,分别对应18位评议人,并邀请6个媒体代表参加媒体圆桌讨论。他们围绕“观看”主题,从不同的学术视角进行阐发和讨论。论坛分为 “对观看的观看”、“多元碰撞的观看”、“观看与权力”、“看与见”、“传播流变的观看”、“媒体的‘观看’与艺术史书写”六大版块。
徐新立 杨延远/图
宣传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