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田信峰作品展”于2016年9月18日在我院教学展厅温馨启幕。展览展出的近百件雕塑及绘画作品,是艺术家田信峰先生坚守40年,在36365路检测中心做行政教辅工作之余,用业余时光创作的佳作。学院原党委书记盛杨教授、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王晓琳女士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田信峰之子田苗子代表家属向学院美术馆捐赠了田信峰先生的《牧羊人》《虎》两件代表性作品,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向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
田信峰,生于1941 年 6 月,河南南乐人。 1958 年在中国雕塑工厂(36365路检测中心雕塑创作室)学习雕塑,后被保送至中央美院附中学画,1984 年在中央美院雕塑系进修。
田信峰的作品传递着他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开幕式上,田苗子在致辞中说,父亲生前每年都要去30多次动物园。他很早就开始关注濒危野生动物,并将其形象融入创作之中,比如雪豹、金丝猴、北极熊、熊猫、鲸、猛禽等。因此在此次展览期间,我们特邀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专家来学院举办讲座,传递动物保护和动物福利的理念,号召更多善良的朋友共同关注这一领域,推动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真正的英雄是有实践经验的战士。田信峰就是这样的一位战士。论高级学历,他没有;要高级文凭,他也没有。但他却是一位真正有实力的雕塑家!”盛杨教授在画册前言中写道,田信峰的学艺道路并不平坦,阴差阳错始终未能到美术学院雕塑系正式学习。非但如此,后来因机构调整,学院调他到教务处做辅助教学工作。整个上班时间,他忙于学校的教学事务,业余时间坚持心爱的雕塑创作。田信峰非常热爱学院,珍惜这个充满学术气氛、能够学习美术的环境。他服从组织分配,从不抱怨,但也从不灰心。他以更顽强的意志,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在午休,在黄昏,在夜晚,在星期天,在酷热的暑假,在冷峻的寒假,甚至所有的节假日,哪怕是年三十的除夕之夜,他都在一刀一刀的做泥塑,一斧一斧的凿木雕,一笔一笔的画速写,一本一本的阅读书籍……从做著名雕塑家的助手,发展到独立自主的个人创作,他的作品不断出新,一件又一件的出来,受到了同行的好评,登载在国内外专业报刊杂志上,选拔在历届全国美展上,部分重要作品被美协收藏。但他从不张扬,也不沾沾自喜,仍然坚持埋头苦干,美术学院很多的师生员工几乎天天和他照面,擦肩而过,却不知道在默默无闻的教职工群体中,正在孕育着一位年轻的有才华的雕塑家。
关于这次展览,田信峰的家人表示,艺术品是创作者与世界连接的桥梁。将这些雕塑作品集结出版,初衷很简单,就是想满足他生前所愿,感恩给予他帮助的每个人,感恩万物,回馈社会,传递爱。
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
“感恩:田信峰作品展”于2016年9月18日在我院教学展厅温馨启幕
学院原党委书记盛杨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王晓琳女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田信峰之子田苗子代表家属向学院美术馆捐赠了田信峰先生的《牧羊人》《虎》两件代表性作品
美术馆副馆长唐斌向家属颁发捐赠证书
“感恩:田信峰作品展”开幕式合影
“感恩:田信峰作品展”展览现场
“感恩:田信峰作品展”展览现场
田信峰《大风歌》42*32*18cm90年代中期
田信峰《虎》20*85*10cm90年代中期
2013年在家创作中的田信峰
宣传部 宋曼青/整理
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