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壁画系第二、第三工作室
下乡地点:贵州省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丹寨县、凯里市、台江县
带队老师:吴啸海 郭长江
下司古镇
4月7号从贵阳下到我们考察的第一站:麻田县下司古镇。
“下司古镇”的房屋基本被全部翻新,与大多数地方政府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相似。这里光有仿古做旧的古镇样子,而人很少,显得空而萧条,游人少可能因为节假时间不到,本地居民少可能因为没有能吸引他们的真正贴切当地居民发展的产业。政府按规划把整盘承包出去,招商收取商铺租金,原居民变成出租户。劳动力过剩使大量的本地人外出打工,古镇变得像只有空壳“影视城”。可能因为专业的原因,我们师生都嫌这里太假、原始痕迹太少,匆匆逛一圈失望地离开,不愿意在这个假“苗寨样本”里久待。
虽然来下司古镇之前,在当地朋友和网络的帮助下了解了一些下司镇的基本信息,但还是坚持要来看的原因,在路上跟同学们做了交流。
下乡课是美院的传统课程,除了写生,下乡考察实践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与老乡同吃同住、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体会生活、开阔视野,不做无病呻吟的“书呆子”。
丹寨蜡染
我们考察学习蜡染的鸡家村是黔东南地区典型的苗寨村子。常住村里的青壮年人口很少,农忙时人会从城镇回来一些。村里的小学已完全撤并到镇上,初、高中学则撤并到县城。孩子上学一走,父母打工陪读,剩下老人留守寨子。在县城上学的苗寨女孩子们跟父母学习画蜡花、做蜡染的越来越少,几近为零了。原先按苗寨的传统,女儿一出生,妈妈即开始为她准备画蜡绣花做嫁衣,自古没有文字的苗族人用图画记录传承苗族的历史文化,有“穿在身上的历史”的说法。但久在苗寨之外上学的女孩子们都渐渐倾向结婚穿婚纱,像母辈们学习蜡染的女孩子也非常少了。后继无人令人担忧。
现在留在寨子里的中老年妇女基本都会做蜡染,也不乏“画花”高手。苗寨妇女特别勤劳,上山下地干农活的糙手却画得一手好蜡花。政府鼓励䃼贴村民搬迁到县城或镇上集中居住,把会画蜡花的妇女们集中在旅游商品加工厂上班,计件计费。离开寨子的妇女们画蜡不再是为女儿的嫁衣,原本画蜡时倾注的情感、祈愿、信仰全部消失了,只剩下计件赶工的旅游产品流水作业。出来的东西变得简单乏味。
苗寨人口的流失,苗族人的文化也会逐渐变化消失。传统的苗寨蜡染也是这样变化……消失。
壁画系 吴啸海/文
学生 谭永乐 石九天/图
宣传部 赵晶/编
2016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