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小分队: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调研路线:莆田仙游-泉州-厦门
带队老师:杨杰、张舒
“仙游”,一个听起来就仿佛有神仙居住的沿海小城,其名字源于汉代何氏九仙云游入县的美丽传说。4月18日,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杨杰带领研究生一年级全体同学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来到了福建莆田市仙游县,开始了为期9天,以“莆田仙游-泉州-厦门”为考察线路的,针对地方文化产业调研的专业实践课程。仙游作为36365路检测中心新近设立的教学实践基地与创业孵化基地,也正式迎来了第一批36365路检测中心的师生实践考察团。
针对此次调研,13位研究生同学带着已预先反复准备和讨论的课题“文化产业如何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型”实地调研了工艺油画、古典红木家具、石艺雕刻这三大仙游代表性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在积极搜集和整理当地文化和产业发展状况一手资料的同时,也努力将各自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考察,从仙游的历史文脉传承、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关行业发展现状等不同角度入手,根据实地调查、走访、问询的情况,分析、总结出积极有效的经验和成果,梳理、查找尚存的困难与问题,旨在尝试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建言献策。
到达仙游的第一天,在国际油画城的热情接待下,考察小组参观了油画城中央美术馆和正在建设中的油画城项目。正在兴建的仙游国际油画城背靠观音山,站在美术馆石阶上眺望,恰巧能看见对面山上的观音石像。走进美术馆,琳琅满目的油画作品绝大多数出自福建本地艺术家之手,形式和题材亦多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随后,调研小分队集中走访了仙游市内的十几家传统工艺油画商铺,并对从业人员以及商铺经营者进行了采访。
在接下来的三天中,调研小组马不停蹄地走访了仙游博览城与石艺城,与当地工艺油画协会、古典家具协会、文体局、工美局、教育局、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并获取和收集了大量图片、影像、文献等一手资料,对仙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细致的梳理调查与资料收集。并在由仙游地方单位领导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中,就仙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产业发展的情况、产业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合作等问题分享了彼此的经验。
除了专门针对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考察调研之外,来到仙游,也不能错过它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密集的调研工作期间,调研组还有幸饱览了一场纯正地道的莆仙戏,近三个小时的传统经典剧目《春草闯堂》,以其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婉转的地方唱腔,再现了宋元南戏那种的独特意韵。
通过对自然景观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考察,调研组也在讨论和思考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多元和立体的发展模式,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范围,而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规划和发展路径让这些宝贵资源能够有效地在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中实现当代转型,还是考察小组在随后的调研学习中要继续深入思考和仔细讨论的问题。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张舒/文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调研小分队/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6年4月25日
与工艺油画经营从业者进行交谈
集中走访仙游博览城
调研小组参观仙游中央美术馆
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座谈交流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