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二年级
下乡路线:福建省福州市、德化县
带队老师:赵斌
早春四月,带着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来到了烟雨蒙蒙的福建。
福建自然景观优越,人文资源丰富,还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省,是工艺美术的重点产区和出口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很多,其中有漆艺、陶瓷、玉雕、木雕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已形成数个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建立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区及工艺美术产业实训基地。福州、德化等地建立了一批工艺美术研发、技术创新中心,传统工艺实现了产业化、特色化和多元化,为我们完成这次社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为“漆”而来,大师面对面
我们从北京出发日夜兼程奔赴福州,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星月创意出口产品龙头企业进行产品调研。在那里我们既看到了大量现代出口产品的样本,感受到了出口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还看到了“祖母的新屋”——中国明清时代的红妆家具实物,从小的胭脂水粉盒子到大的花轿新床,展示了祖母当年出嫁时盛大的场面。虽然这些家具都已被新式家具所替代,但我们仍切身感受到当时福建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星月创意公司的展厅里陈列着种类丰富的漆艺作品,同学们获得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精美漆器的难得机会。
赵斌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
同学们参观星月创意产品样品陈列
祖母的新屋——红妆家具考察研究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清乾隆年间,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享誉国内外。福州脱胎漆器不仅是福州三宝之一,还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宝。追寻着福州漆艺的足迹,我们来到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天赣先生的工作室,详细了解了脱胎漆器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工艺技法。我相信只有让年轻人亲眼看到真正好的传统工艺,才能让他们体会到匠人精神的重要和可贵。告别陈老师,我们来到大师艺术体验馆和福建省漆艺文化创意园,拜见汪天亮先生。这里不仅是传统漆艺传承的工作室,又是漆艺发展创新的产业园。
参观汪天亮老师工作室
接下来,我们来到福州的象征——三坊七巷,感受闽南地区传统文化与建筑的魅力。落日余晖映衬着高大的榕树,安静祥和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次日一早,我们就登上了福建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院漆艺研究院唐明修教授位于福州北峰的大漆园。这里是人文气质浓厚,景观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中国美院的毕业实习生,学生们融洽地交流着,谈到了自己的理想,畅想着中国漆艺美好的未来。
“茶”一片叶子的升华
这次产品设计社会实践的主题是中国茶道用品设计,所以在福建喝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来到了闽江江畔黄劲榕女士创立的易安居艺文空间。随着茶道师表演的开始,在茶色、茶香、茶味、茶具的多维度体验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黄劲榕女士给我们做了“当代茶道生活与设计”专题讲座,与同学们交流了对茶道的体会,不少同学从设计师的角度提出现代生活中茶具设计和茶道传承发展的问题。茶道是安静的,是沁人心脾的,是中国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体现。设计源于生活,同学们“不虚此行”,为福州之行划上圆满的句号。
体验易安居茶道香道表演
南下仙游
迎着清晨和煦的阳光,我们一路延闽江南下,来到了仙游工艺产业园,古典工艺家具协会、三福艺术馆和国漆坊工作室。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中国古典家具制作的精美技艺及中国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漆坊,俞铮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古琴及漆家具的工艺、材料及制作过程,邓老师给我们现场演奏了自制的大漆古琴。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解未来才知道传统的美好,现代设计源自传统工艺”的深刻含义。
欣赏国漆坊自制古琴演奏
瓷都我们来了
烟雨蒙蒙中,我们走进了德化。在下厂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了解了德化的历史。德化在福建省中部,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历史上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德化白是中国陶瓷的典型代表。这次来德化参加产品社会实践的二年级学生虽然此前没有接触过陶瓷工艺,但是在产品造型形态等方面做了很多功课。在瓷区下厂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们将在短期内通过自己对产品形态的理解,借助当地的工艺材料,使用三维建模等现代科技手段做出原创的产品设计雏形,以中国白茶道用品设计的创新作为研究课题,活化传统工艺再造生活时尚。这些即将完成的作品将有别于传统陶瓷茶具设计,更多地注入了美院新一代学子对传统文化及工艺的理解、审美和故事。
设计学院 赵斌/文
设计学院/图
师生参观德化陶瓷厂
赵斌老师指导学生制作陶瓷产品
赵斌老师指导学生制作陶瓷产品
学生薛延年茶具用品设计模具实物
学生孙艺文茶具用品设计模具实物
学生陈豪陶瓷作品创意设计图
学生曲鹏宇陶瓷花器创意设计图
学生刘纯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