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贵州人,平时多画故乡所见,所以这次在贵州重走长征的足迹,同时也是对乡土的探寻。
猴场会议会址,近前是一大片旅游开发的仿古建筑,但看起来招商还不理想,会址旁建了个高大、现代的纪念馆,我直奔旧址,一个修缮整齐的老四合院。堂屋就是当年开会的地方,两个拼起来的方桌上放着马灯、水罐,桌上的四面摆着十把老椅子,估计都是馆方收集来的旧物件,桌椅并不配套,只是大致一样,略有些参差,这和我之前画的桌椅很是相通,都是民间日用之物,朴素、简洁,又流露出传统审美的气息。
原本只想来看看黎平会议会址,知道了在此之前在湖南通道县还有个通道会议也很重要,更是在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地方——恭城书院开的,于是决定跨省,从黎平开车过去。没有高速,一路辛苦赶到,也是高大上的纪念馆,可一旁的旧址却在维修,禁止入内!因为下雨,也没有施工,大门紧闭,我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工程负责人。他在午休,听说我从北京来,便好心地起来开门陪我参观了维修中的书院。没有电,会址现场的桌椅在一片黑暗中,两个并置的方桌上错乱摆放着些参会人员的名牌,桌旁的椅子也是或近或远,比较随意,昏暗中影影绰绰,室内就我一个人,历史的凝重气息扑面而来。
苟坝会议的会址在遵义县的一个山村里,我以前没听说过这个会议,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会址是个普通的农家院,听说前些年才从农民手里买回。堂屋自然是会议的现场,比较小,也是拼了两个方桌,除了马灯、水罐,桌上还摆了不少喝水的土碗,桌旁全是农村的条凳,更显朴素。背面墙上是当地民宅的堂屋中都有的神龛,墙面的木板、桌椅、地面都历经光阴而蒙上淡淡的灰色,在室外光的漫射下,特有一种质朴而明亮的氛围……我在门边摆上画箱写生,来了一个当地的领导,知道我是中央美院的显得很熟悉,说是刚来过两拨人……看来咱们学校在长征路上也是一拨又一拨啊。
油画系 孙逊/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6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