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
下乡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带队老师:祁震
今年我带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的“社会考察与创作实践”课程,我们下乡的地点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德化陶瓷的制作工艺与传统创作语言。短短三周时间里,同学们要进行大量的陶瓷制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将陶瓷材料的特性和传统语言进行转换和延展。
我是这届大二学生的班主任,之前给他们上过“自我表达”课程,这也是我第一次带队下乡,出发前难免有些紧张和压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压力慢慢地就消失了,心态逐渐变得比较自然与轻松。
来德化前,同学们从未接触过陶瓷制作,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大家也都跃跃欲试准备一试身手。但是,制作陶瓷并不是那么简单,由于对瓷土的特性不熟悉,开始制作的坯体干燥后出现裂纹,要么就是经过素烧后的坯体有开裂,或者折断。制瓷用的釉料也很有特点,釉烧前与釉烧后的釉料颜色并不相同,所以一开始大家在画的时候并不能完全把控后面的最终效果,出现了很多不成功的试验。然而,大家并没有气馁,而是卯足了劲做各种实验。失败了,没关系,再继续,最终逐渐掌握了温度对瓷土、釉料影响的规律,慢慢地做出了一些满意的成品,真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啊!
这次下乡,除了对陶瓷艺术加深了了解以外,对我来说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人生的又一次成长。我与同学们朝夕相处二十天,跨越祖国千里河山,大家一起经历挫折与失败,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无论是对同学们来说,还是对我这个带队老师来讲,都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我在制作陶瓷的各个步骤中深刻体会到人的成长过程,比如,从无形无象的瓷土,到浑浊流淌的泥浆;从具有韧性的瓷泥,到栩栩如生的造型;再从千度高温下的素坯,到釉色晶莹的成品,制作陶瓷的每一个步骤与人生的历程真的是极为相似。其中每一步都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每一步也都隐藏着挫折与失败的危险,而每一步也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经过万千失败和不断努力,我们终将收获精彩的人生。
在完成这篇随笔时,下乡还在继续,我隐然觉得自己已成长了些许,也希望同学们都能从这次下乡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
实验艺术学院二年级下乡小分队合影
下乡实践工作坊场景
学生作品
师生一行参观德化陶瓷博物馆
明 何朝宗款文昌帝君
明 五彩盖罐
德化万旗陶瓷厂一角
实验艺术学院 祁震/文
实验艺术学院 宣传部/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6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