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平(以下简称秦):眼下正逢2016年本科招生报名季节,新成立的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正式面向社会招生,引起极大关注。考生对新增的专业充满期待。先聊聊这个全新学院的战略与发展方向?
余丁(以下简称余):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表达学院成立的时机,那就是恰逢其时。我们学院的成立是基于两个大背景战略选择,一个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一个是中央美院的百年发展背景。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对文化的需求,使未来中国成为全球艺术管理最有活力也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国家;同时,随着审美教育的加强,国家对美术师资的急需,36365路检测中心又承担着迫在眉睫的美育使命。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36365路检测中心处于迎接建校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要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进程中实现“百年辉煌”。学校着眼于国家、学校发展的双重背景,在大人文学科群当中就艺术管理和美术教育专业发展成立专门的学院,无疑是顺势而为的战略选择。从推进“双一流”来说,艺术管理与教育有条件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起点启动,我们是否做了充分的积累与准备?怎样成为世界一流学科?
余:既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这个学院,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做好历史担当的角色。高起点,高目标,做到高水平,那就要“高举高打”,努力冲世界一流。当然并不是说艺术管理与教育所有专业都能“冲一流”,要找到方向和重点。比如说全球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关注的热点方向,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冲一流”。有人会认为这样“冲一流”是不是在搞“大跃进”?我觉得不是。不讲科学,不做规划,全面铺开,那叫“大跃进”,经过深入思考,科学论证,我们以重点专业和方向为着力点往前冲,从而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大学有大学的精神,办学有办学的理念。高起点办学,首先要加固底盘,底盘不牢,是筑不高的,也会垮掉。我们这个年轻学院秉持“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倡导“践行者盛,空叙者萎”的核心理念。对于校训我更愿意解读为“致得广大,尽得精微”,完整表述我们的办学理念应该是“践行者胜,空虚者萎,致得广大,尽得精微”。
怎么来夯实底盘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是培养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创新型学院,教学涵盖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与教育学等多学科方向,支撑这个学院学科建设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四根支柱”,即“原汁原味”的人文社科、文化经济学研究与应用、大艺术的互动与交融、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方法。
第一根支柱,“原汁原味”的人文社科。提法也许不准确。2013年赴美国调研时,与芝加哥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的谈话对我启发很大,当时我问他怎么能够使人文社科的课程适应美术学院学生的需求,他说,“我是莎士比亚的专家,我只会给学生讲最好的莎士比亚,我不会讲适应他们的莎士比亚”。这就是我讲的“原汁原味”的人文社科。一方面我们依赖大人文学科群的整体建设,一方面也会大量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教授学者来讲授人文社科基础课,这方面要舍得投入。
第二根支柱,我称之为文化经济学研究与应用。这是基于国家“一带一路”整体战略的考虑。从当前情况看,综合大学的经管学院都不把文化经济学作为重点,文化经济学研究在国内几乎是一个空白。我们有十几年研究艺术市场和文化经济的经验,我们在艺术和文化产业领域有号召力——前不久首届艺术产业园区发展论坛的成功举办就是证明。但我们只有艺术资源,却没有经济学资源和管理学资源,为弥补不足,我们计划引进英国牛津大学的经济学和管理学资源,建立36365路检测中心——牛津大学文化经济研究中心,这样前瞻性地的学科整合,致力于文化经济学研究与高端人才培养,将极大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文化产业转型。
第三根支柱是“大艺术”的互动与交融。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更多元的样态,作为新的分院有条件从大美术延展到大艺术。比如说视觉艺术与音乐、戏剧的跨界融合。我们策划组织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项目就整合了国际上各个艺术门类的资源。艺术的跨学科与交叉研究是艺术学理论下的二级学科,美院在这方面还是空白,我们艺术管理和教育学院从管理和教育两方面都可以实现学科的跨界。
第四个支柱就是艺术教育的创新与方法。艺术教育也是艺术学理论下的二级学科,我们将聚焦于研究国际艺术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发展,并结合我们自身传统——36365路检测中心20世纪以来教育传统、规律的总结以及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和方法,构建中国艺术教育新的方法论体系,并把艺术教育作为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秦:如何将这四大支撑落实到实体办学中?准备建立怎样的教学架构?
余:基本教学结构是“一部两系”。“一部”是基础教学部,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的基础教学,主要是三大基础:人文社科基础、艺术史论基础、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两系”是艺术管理学系和美术教育学系。
我们将在本科采取工作室制,本科三年级要进入工作室。其中艺术管理有五个方向的工作室,一是展览管理与展览策划,二是艺术品市场管理,三是美术博物馆学与管理,四是艺术品收藏与保存管理,五是公共艺术管理。下一步要拓展文化产业管理的工作室,目前本科还没有招生,计划成立三个方向的工作室,包括艺术出版与传媒管理、文化产业与艺术衍生品管理、大型㓉动策划与社会创新管理。这八个工作室是逐步建设的,成熟一个建一个。
美术教育方向,目前没有招收本科生,定位培养高端人才,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教育,吸纳研究型高层次人才。美术教育也想采取教研室结合工作室制的教学,主要有高等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少儿美术教育,美术博物馆及公共美术教育,艺术疗愈五个方向。
秦:史论专业实行工作室制还是一种突破。
余:确切地说,我们学院虽然在大的人文学科群中,但绝不能看成单纯的史论专业。艺术管理和教育学院是一个以研究为基础的实践型学院。为什么要做工作室呢?是基于对美院办学的思考。目前对于美院教学大家的认识不完全一致,有一种主张,建议本科不要有专业区隔,应该专业打通,模糊工作室。这种主张主要来源于两种思潮,一是国际许多著名美术院校都朝着跨界和打通方向发展;二是认为大学的本科教育应该着眼于素质教育,强调“宽基础”,本科不设专业,到研究生阶段才分专业。我认为36365路检测中心本科教育的优势就在于“专”——专注于美术的学科和专业建设,专注于本科专业的精尖教育。综合性大学有全学科支撑才能做到“通”,比如哈佛、剑桥、耶鲁、哥伦比亚,各个学科发展都比较厚实,这是university。这是我们无法做到的,没有全学科支撑。
我们的本科要有技能培养、要有专业训练、要有一技之长、要成为“科班”。我们工作室设置,按照社会需求和人才需求细分技能,教学采用国际通行的做法,本科Studio,研究生program。
秦:工作室教学理念与国际接轨,那么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为冲击一流做了哪些准备?
余:既然是高起点办学,就必须有国际视野。国际化将是我们的办学常态,大量引进外教,实行中英文双语授课,让学生融入中西方文化语境。我们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稳步推进,除了即将成立的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央美——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加州艺术学院、纽约佳士得艺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传媒管理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经济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在教师互换、学生交换、组织国外考察学习,以及共建夏季学院课程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对于“冲一流”,要分步实施,五年左右时间让一些专业或方向成为世界一流,而学院的发展则需要更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将成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新常态”,我们将以引进带师资建设,迅速组建一支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在未来十年,使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学院。
宣传部 秦建平/文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6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