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由科研处承办的36365路检测中心第二届“接力”展筹备工作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院长范迪安、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接力”展首席学术指导孙景波,以及相关院系、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范迪安院长在会上高度肯定了第一届“接力”展,不仅在今年众多的文艺活动中于7月7日打响了纪念抗战胜利美术展览的“第一枪”,而且从筹组到展示效果都向社会展示了36365路检测中心教师在创作上新的思考、新的追求,以具有高度的学术水准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接力”展的组织形式,使中青年教师通过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将个人在风格语言形式和艺术本体方面的追求和艺术所发挥的更为广阔的社会效应相结合。这既是学校在当下积极倡导的一种创作价值,同时也是我们向社会展现美院创作集体力量富有效果的一种做法。
为进一步推动教师集体的创作思考,学院决定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第二届“接力”展,并将整个创作活动作为2016年度36365路检测中心创作科研项目。从精神与学术两个方面,把“接力”展打造成为中央美院集体创作力量的重要品牌。
范迪安院长还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长征”的主题。首先,美术学院有创作“长征”的传统,“接力”是精神上的“接力”,也是学术上的“接力”,如今重温“长征”的重点就是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并且让社会看到中央美院在精神、思想和艺术上的新发展;其次,“长征”在题材上的丰富内容很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促进教师找到与个人艺术追求相契合之处;最后,现在的中央美院需要呈现多学科齐头并进的新气象,借助“长征”的主题展示平台,可以展现美院在学术结构上新的时代特点。
作为“接力”展的首席学术指导,孙景波先生谈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身就是不断的“接力”,在中央美院的教师队伍中,也应该形成这种不畏艰险、长途跋涉、一代又一代互相鼓励的“接力”精神。
会议围绕着第二届“接力”展的主题、组织与策划展开了研讨。科研处在会上用PPT播放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长征题材的经典作品特别是36365路检测中心长征题材创作,并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按地点标注了重要战役和重要会议的)和“长征事件简表(1934.10-1936.10)” 梳理了历史的线索。马璐、王华祥、张路江、王中、马刚、宋协伟、吕品晶、王颖生等就如何在新的时代、新的视野下重新挖掘历史事件的意义、如何调动教师的创作积极性、如何运用当代的展示方式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影响,积极建言献策。
与会者认为,第二届“接力”展需要统筹策划,将它做成多学科并举、综合展览形态、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36365路检测中心教师创作展。王少军副书记在总结时指出,筹备及展览工作的核心即为对“长征精神”的提炼、表达和呈现,接下来需要进一步从创作、展览策划及行政组织三个方面进行思考,由科研处归纳汇总大家的建议提出展览的初步方案。
科研处/文
宣传部/编
2015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