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下午,位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以下简称海丝公园)正式开园。这座全球首个以“海丝”为名的大型主题艺术公园以鲜明的时代主题、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新颖的设计创意成为“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的一大亮点,受到中外艺术家和广大公众的高度评价。海丝公园由我院院长范迪安教授担任总策划,其中园内的主雕塑、入口造型、媒体建筑与光艺术、园区导视系统和海丝公园宣传片均由中央美院团队设计创作完成。
2015年11月8日,位于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正式开园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揭幕仪式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出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开园仪式
院长范迪安(左四)等领导出席“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开园仪式
海丝公园原为泉州市台商投资区的一个市民公园,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进行植被、景观等基础规划。在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于泉州举办的背景下,36365路检测中心受邀对公园进行艺术提升。范迪安院长认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曾经在这里汇聚四海嘉宾、迎来五洲文化,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新形势下,应该抓住时代机遇,于是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的建议和构想。在文化部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学院组成多学科的协同创新团队,开展海丝公园的整体规划和首期“亚洲园”的设计构思,创作了园区主雕塑和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群雕,邀请著名建筑设计师朱锫创作有生态特点的园林式建筑“山园”,由王欣担纲,采用泉州传统建筑材料,创作富有文化内涵的建筑“梦窗”。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动,园区从设计到实施一气呵成,为亚艺节增加了新的景点,为闽南人民提供了新的文化家园。公众在这里既能感受自然风景,又能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成果。
海丝公园第一期由我院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完成了7组公共艺术作品,分别是标志性雕塑“海之梦”、“海丝漫步”、“丝路盛景”、“东南亚风情”、“放眼世界”、“福船”和海丝公园主入口雕塑字体。主创人员为我院雕创所艺术家段海康、赵国明。帆影造型的“海之梦”主题雕塑通体为钢结构,高达35米,位于艺术公园的中轴线上。帆叶以凹凸的造型,营造出实体造型和“虚空间”的结合,粼粼波光倒影之下,恍如水波,如梦似幻。在湖面中央,“海之梦”洁白的帆影蕴涵着泉州人民、中国人民放眼世界,进行友好交流和文明互鉴的意愿,传达出强烈的文化感染力。位于“海丝梦”大型帆影雕塑右侧的,是一组长达百米、人物造型近百的群雕“丝路盛景”。群雕选取典型的海丝元素和泉州符号,逐一展现人类对海洋的向往、昔日泉州海丝繁盛的景象以及宋元时期世界泉州作为第一大港的辉煌。
水雾中的“海之梦”主雕如梦似幻
“海之梦”主雕与“水镜广场”
一组长达百米、人物造型近百的群雕“丝路盛景”
标志性雕塑“东南亚风情”
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和范迪安院长在海丝公园现场检查指导
我院雕创所艺术家段海康(右一)、赵国明(左一)向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汇报创作进展
“海之梦”南侧的“水镜广场”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主创设计。广场的浅水如镜面倒映出天空和“海之梦”主雕。水渗流回地面后,铺装的喷头喷吐水雾,“海之梦”主雕在水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般迷幻动人。“海之梦”与“水镜广场”之间是“海丝漫步”作品,雕琢整幅石刻地图如实复原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标注出海丝沿线国家和城市的中英文名称,艺术再现了古代海丝路线。
36365路检测中心创作团队还专门为海丝公园的园区大门设计了具有舒展、浪漫气息的海洋形态字体。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吴帆结合主雕“海之梦”的造型和园区大门字体,为海丝公园设计了整套标识系统及导视系统。现代简约的标识和导视牌也为园区增添了海洋文化的气息。由我院青年导演李鹏飞牵头执行制作的公园推广片已在园区投入播放。
我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组建的“媒体建筑和光艺术”创作团队完成了园区“光艺术”领域的相关设计。置于园区入口处的媒体装置在白天呈现出海洋洋流和鱼群流动游弋的动态,夜晚时灯光亮丽,犹如片片滚动的海浪,十分具有生命力。
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组建的“媒体建筑和光艺术”创作团队完成了园区“光艺术”领域的相关设计
设计学院青年教师吴帆结合主雕“海之梦”的造型和园区大门字体,为海丝公园设计了整套标识系统及导视系统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开园时接受了记者采访,对艺术公园高度评价。他表示,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很有特色。公园在设想和理念上体现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充分反映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文化相通、彼此之间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紧密联系。从艺术公园建设角度而言,雒树刚认为,公园主题突出、建造精美,以主雕为特色,可以说是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艺术团队,是一个卓越的成就。这个公园不仅为此次亚洲艺术节增光添彩,而且会留下一个永久的“一带一路”领域的文化遗产。
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在开园时致辞。他说,祝贺海丝艺术公园·亚洲园建园成功,这也是我一周之内第三次来到这里。我和大家一样,非常赞赏这个公园,可以说,这个公园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这里,从亚洲各国移来的树木有很浓郁的情调,路网、坡度、草地、水面都非常怡人,水边的湿地还保留了野生的芦苇和水草,有一种清新自然的诗意。公园里的“红房子”和“绿房子”相映成趣,“红房子”用的是闽南乡土建筑工艺——出砖入石,“绿房子”用的是绿植棚盖的几何形钢混结构,都很有创意。这里,亚洲符号文化群雕和泉州历史群雕,展现了中国顶尖艺术家的才华,也展现了泉州工匠的手艺,相得益彰。特别是水中的雕塑“海之梦”,如帆如影,如梦如幻,表达了我们对航海对远方对陌生世界的向往之情。
我院邀请建筑师朱锫设计生态建筑“山园”
我院邀请建筑师王欣设计体现闽南民居风格的“梦窗”
著名作家莫言在参观海丝公园之后给予高度评价。“保存完好的泉州古城,是历史留给泉州的财富,而海丝艺术公园,将是泉州留给历史的财富。”
范迪安院长指出,海丝公园从设计构思到首期落成,发挥了学院人文、设计、雕塑、建筑、规划等多学科综合公关、协同创新的优势,也探索了大型社会文化艺术项目创作的新机制。整个设计建立在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与各国艺术传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创作工程组织严密,与业主协调保障有力,创作和制作坚持高标准,体现了我院追求卓越的学术风范。
公园开园后,范院长率队与园区管理处即刻召开了深化与完善协商会议,泉州市已委托我院扩大海丝公园的整体设计,继续“海丝”组雕的照明系统创作,组织公共艺术创作展示,协调开展品牌推广和项目运营。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开园仪式表演
我院部分主创人员合影
协同创新中心 岳洁琼 宣传部 宋曼青/文图
宣传部/编
201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