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8日,“上世纪”吕胜中个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开幕。包括吕胜中早期创作的“小红人”以及最新创作的《大公鸡》年画在内的十一件代表作品,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四个篇章,利用展览空间展开叙事,对应着艺术家上述创作与思考的历程,反映出其三十年来实践、研究和思想发展的主干脉络。本次展览,也是自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首次公开亮相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近30年后,吕胜中艺术实践的一次重新启程。
吕胜中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先让先生出席开幕式
冯真先生观看展览
党委书记高洪观看展览
吕胜中的艺术实践进入公众的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和1989年农历大年三十开展的《中国现代艺术展》。然而,相对于被冠以“先锋”叙事标签的所谓“85”美术新潮冲动,吕胜中一开始便以“觅魂”为名重新回到中国民间美术的乡土传统,投身到民间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艺术表达语言,再到后来,作为他为了建立其艺术与实践的话语起点而反复谈及的“再见传统”,却在起点就和这种时代特色化的中国现代主义艺术话语框架的起点再构论貌合神离。2000年后,全力投身实验艺术教学的吕胜中也并未停止艺术创作,他将重新对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中国民间文化传统展开更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并对后89以来的社会转型保持密切观察,由此尽其所能地拓展艺术语言的表达边界。
作品:《人墙》 剪纸 装置
本次展览中,吕胜中将“上世纪”作为新阶段的创作总结与话语起点。参展作品中,与将首次与公众见面的数件新作品一起,几乎所有其他曾经为公众熟知的旧作,艺术家都在这一新的主题语境中做出了新的话语阐释和艺术语言表达,在这个意义上,本次展览将是对艺术家在当下语境下展开的艺术实践所做的一次全新展示。
作品《山水书房》 书籍、古画等文化现成品及文房设置等 综合材料与技术装置
作品《彳亍》 剪纸 装置
展览自序中,吕胜中写道:“对中国来说,上世纪是社会性质转型的启动,是所谓新文化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开始。我们在百余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历经坎坷,代价巨大,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意义上的新世纪还没开始。”鉴于此,艺术家希望藉由本次展览与社会与公众互动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意识就已经被强调出来,它们将是“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化”,建立在生命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与传统”,通过回溯特定的历史而展开“重新言说的现在与未来叙事”。
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1日。展览期间拟就现代性的问题举行专题研讨会。
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 油画
作品《空书•辞海》 剪纸 装置
宣传部 徐新立/整理
宣传部 徐新立 学生 施元欣/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5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