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方最古老的绘画技术丹培拉,在人类绘画史上留下了经典之作,如何面对文化遗产瑰宝?又如何使其在在今天的教学创作研究中绽放新的生命力?“丹培拉绘画研究展”及“欧洲丹培拉绘画高研班”进行了新的探讨与研究。2015年10月27日下午,由造型学院油画系主办的“丹培拉绘画研究展”在5号教学楼2层主楼展厅开幕,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张元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我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老先生潘世勋、孙景波以及部分院系领导、教师,丹培拉艺术爱好者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展览不仅以展板的形式向观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丹培拉”(tempera)这一西方绘画古老的画种,还展出了此次“欧洲丹培拉绘画高研班”主讲人旅法著名画家戴海鹰先生的10余幅丹培拉作品。
潘世勋先生致辞
戴海鹰先生介绍丹培拉
油画系张元教授主持开幕式
“相较于其他旅居或留学海外华裔艺术家,戴海鹰先生创作了不少丹培拉作品,对欧洲古代绘画传统有多年深入独到的研究”,潘世勋在致辞中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戴海鹰的艺术履历,并谈到了此次油画系组织欧洲丹培拉绘画高研班的原因,“对于丹培拉中国画家是陌生的,对西方传统缺乏了解将制约中国油画的发展,由此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西方绘画的传统”。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戴海鹰不仅介绍了丹培拉的正确含义,还为现场观众梳理了丹培拉绘画的发展脉络,他希望能够通过探讨艺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借以把握丰富和深刻的西方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技巧,比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取向。
油画系教师石煜致辞
“油画系为此次丹培拉绘画高研班已经酝酿了好几个月,我们认为只有真正的拷问传统才能促进中国油画艺术和油画艺术教育的发展”,油画系教师石煜谈到。“这也是中央美院学科建设必须要做的,无论是绘画材料还是绘画方法,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而要深入地了解它诞生、发展的历史、民族特性和文化根基,这才是真正的寻根。”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在总结发言中表示。
党委副书记王少军总结发言
丹培拉作为西方最古老的绘画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甚至古埃及,到罗马特别是拜占廷帝国时代已是当时最主要的画种,文艺复兴前期经过乔托之后一代画家的探索,得以更加成熟与发展,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丹培拉和湿壁画做为当时两大画种双峰并起,创作出无数艺术精品。油画系材料艺术工作室组织承办的“欧洲丹培拉绘画高研班”特邀戴海鹰先生指导教学20多天,为配合教学策划了丹培拉绘画研究展,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分享欧洲绘画油画源头的辉煌成果,认知油画演变中古老的博大精深的丹培拉绘画体系的核心价值。这种对传统绘画体系的深入研究也将作用于中国油画和油画教学的发展,推动艺术教育对语言本体规律、绘画技艺、绘画语言关系研究的深层关怀。
展览将展至11月10日。
宣传部 吴琼/文
宣传部 徐新立 宋曼青/图
宣传部/编
2015年10月28日
嘉宾观展
嘉宾观展
嘉宾观展
嘉宾观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静物 No.1》戴海鹰 丹培拉油画 纸板裱布33×46 cm 2015年
《静物 No.3》戴海鹰 丹培拉油画 纸板裱布33×46 cm 2015年
《对话》 戴海鹰 坦培拉油画 画布 130x97cm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