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嘞》剧照
树-水-熊,三幅画,三幕剧,当百年经典芭蕾舞剧《春之祭》以三幅绘画作品展开全剧,这部从诞生就以轰动效应出场的名剧,在法国著名编舞何塞·蒙塔欧的手下又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这部新改编的名剧以富有激情的名字《吆-嘞!》(《Y Olé !》)与巴黎观众见面,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这部新编的百年大戏也让艺术的跨界展示了无限的可能性。2015年暑期,法国著名编舞何塞·蒙塔欧携手36365路检测中心青年艺术家吴啸海,用他的三幅绘画作品《在》、《水位》、《熊起》,以新的实验手段重新改编了《春之祭》,于2015年6月18日至7月3日在著名剧院夏悠国立剧院公演。
《吆-嘞》剧照
吴啸海 《在》40x50cm 木炭 纸 2008
吴啸海 《水位》 90x115cm 木炭 纸 2008
吴啸海 《熊起》 40x50cm 木炭 纸 2008
《春之祭》是美籍俄罗斯裔名音乐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1913年创作的芭蕾舞剧,在法国巴黎剧院首演以来因其前卫与实验性备受争议和关注。《春之祭》被英国古典音乐杂志《Classical CD Magazine》评选为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50部作品之首。夏悠国立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创立于1937年,是法国四大国立剧院之一,坐落于埃菲尔铁塔对面的夏悠宫(Palais de Chaillot)内。西班牙裔法国著名编舞何塞·蒙塔欧先生(José Montalvo)自2000起便担任该剧院编舞总监,2008年,与其长期合作的著名舞者多米尼克·艾尔微女士(Dominique Hervieu)一同被时任法国文化部长Christine Albanel委任为大剧院的掌门。
埃菲尔铁塔 夏悠宫 塞纳河
两年前,正在构思《春之祭》改编的何塞先生偶尔发现了吴啸海的三幅木炭素描《在》、《水位》、《熊起》,这三幅带有中国水墨味道的小画引起了这位编导的浓厚兴趣,他发现这三幅画所传递的“生命”与《春之祭》有相通的地方,画中弥漫的诗意给予了其无限灵感,并产生将《在》、《水位》及《熊起》作为线索通贯全剧的构想。何塞于是让助手千方百计联系到了吴啸海,在征得吴老师同意后,立马着手改编名剧。他想借助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好地去诠释这部经典名剧。今年5月,《Y Olé !》编排的最紧张的收尾阶段,何塞导演邀请吴啸海来夏悠国立剧院参与最后的合演定稿,并采纳了吴啸海老师对舞美等方面的建议。
该剧此次名为《吆-嘞!》(《Y Olé !》),取自舞者身体达到极限时互相鼓励之语,每幕大约半小时,分上下两幕。全剧融合了佛拉明戈、Hip-Hop、非洲舞蹈、古典舞、现代舞等多类舞种,这种跨时代、跨地区、跨民族的舞台艺术形式正体现了导演个性鲜明的编舞风格。首演当日,如潮好评,《世界报》(Le Monde)、《回声报》(Les Echos)、法兰西24小时电视台(France24)等及法国各门户网站都进行了专题报道。
《吆-嘞》海报在巴黎地铁
拥有艺术史及造型艺术学习背景的何塞先生与对戏剧有着浓厚兴趣的吴啸海一见如故,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了共同的兴趣点,他与吴啸海达成了2016年3月在韩国首尔国家剧院公演的合作项目。
宣传部 秦建平/文
壁画系 吴啸海/供图
宣传部/编
2015年9月18日
《吆-嘞》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