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0日,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太原市政府主办的2015“钢铁之夏”·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在太原化学工业创意产业园正式开营。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隋建国,英国著名雕塑家理查德·迪肯(Richard Deacon),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秘书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副主任于凡、张伟,创作营指导教师孙璐、黄镇、太原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曹永明、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张旺喜、太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赵英杰及太原市相关负责人出席了开营仪式。
此次活动共有来自中国十大美院及国际知名美院的40名学生参加,对金属雕塑的热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齐聚太原,共同切磋技艺。在前四届金属雕塑创作营的基础上,此次创作营将更加注重作品的深度和创新,中外学生共同砥砺,开阔学术视野,增进国际交流。
王少军在开营仪式致辞中回顾了金属雕塑创作营的历程,从内蒙古、到大同、再到太原,至今已是第五届,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青年艺术家们的艺术重构,废弃的金属材料成为优秀的雕塑作品。这样的创作活动蕴含了丰富的意义与价值,充分体现出中央美院近百年来所秉持的教育使命与责任,艺术更有效的服务社会。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完成对这个城市的再认识,从艺术材料和语言形式上体会创作的意义,与不同国家地区的同学可以密切交流。希望同学们点石成金,使废旧钢材焕发出新的生机。
隋建国教授指出,大家要有对手艺的自豪感,劳动是值得自豪的。他肯定了前几届雕塑营的创作成果,一些作品矗立在长风商业区,进入了公共空间。他建议大家在创作中发现工业建筑、机械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周围自然环境生长的节奏,也要学会掌握自己作品的节奏;同时,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把金属材料从废品变成艺术品。吕品昌教授希望同学们在前几届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注重对现成品的改造,充分享受学术交流的氛围、享受创作的过程。
金属雕塑创作营在太原举办,有其深层的文化根基。太原具有悠久的工业历史烙印,运用工业时代拆卸下来的设备创作作品,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工业时代和城市的记忆和保留。辉煌的背后留下了很多工业遗留物,如何使用、对待、保留工业历史文明是我们面对的重要的课题。为期一个多月的创作营将安排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参观考察三晋文化,为雕塑创作汲取灵感,期间会举办师生座谈会以及各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会。在这个浸透着铁与汗水的“钢铁之夏”,青年艺术家们将充分发挥想像力,发现材料背后的“故事”。
雕塑系 孙洁/文
雕塑系/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5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