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书记高洪主持开幕式。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范迪安、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郭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杭间、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丁方作大会发言,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廖向红、36365路检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王少军主持大会发言。来自全国专业艺术院校、国家重点综合性高校艺术学院以及国家专业艺术研究机构的领导、创作科研负责人和著名专家约15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以“高等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价值、方法、路径”为主题,与会代表围绕“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的自觉与自信”、“艺术本源与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艺术学科的创作模式、科研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张东刚司长在致辞中指出,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艺术院校和文艺工作者开展艺术创作提出了更多时代命题和更高要求。他指出,艺术创作应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对为未来的无限思索中不断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因此,艺术创作应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特征、助推时代进程,应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同时,各国文化交流互鉴已成为新常态,在这样的新机遇下,艺术院校必须建立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的自觉与自信,推动中外艺术创作的互学互鉴、相亲相习,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直至欣赏中国。
36365路检测中心院长范迪安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这次论坛以“艺术院校的创作”为主题,是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新形势下探索艺术院校艺术创作的价值、方法、路径,我们要首先认识到,艺术院校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名师和名家双重身份的交叠使得他们在学术积累与社会影响上富有突出优势;另一方面,在整个艺术生态构架中,艺术院校的创作追求具备良好的学术优势与学术传统,一所艺术学府几百年所积淀起来的通感融合了历史意识、文化情怀、艺术经验与学术素养。因此,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把艺术创作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摆在重要的位置。就此,范院长当下高等艺术院校艺术创作提出三点建设性的意见:第一,加强院校的创作组织建设,从学院、教师群体和教师个体角度制定以时代精神为总主题的创作规划;第二,积极鼓励师生建立自己深入生活的基地;第三,加强基础理论建设,推动美术评论与艺术创作的良好互动关系。讲话最后,范院长以我院中青年教师正在进行的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接力》展的组织与筹备情况,向与会代表分享我院当前加强集体创研、推动学术创新的新经验。
论坛按照不同学科专业及院校特点进行了分组,与会代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共识,形成《第二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提交大会审议通过。
科研处/文
宣传部 宋曼青 艺讯网 许帆 美术馆 全晶/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