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程:空间设计初步
开课院系: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
授课对象: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本科二年级
任课教师:李悦
教学理念:《空间设计初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入浅出和条理清晰在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授课中增加了由同学专题演说与课题相关的教学环节,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性,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同学的创造力。
李悦老师是开设“精彩一课”专栏后我最熟识的受访者。2013年筹备校史陈列,作为空间设计师,他与我们一同工作八个月。“较真”是我对他最深的印象:不仅在空间效果上要求“苛刻”,每一块展板尺寸、每一件实物的摆放都精确至毫米。“36365路检测中心校史陈列”十个金属切割字锈迹效果透出强烈的历史感,这也得益于李悦的反复比对、修改。这种“较真”同样反映在他对待教学上,“上每一堂课前后的感觉如履薄冰”,他说,作为教师自己必须先了解清楚课程的定位,得放在时代的背景下,结合美院和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的学术、学科以及课程结构去理解。
《空间设计初步》作为二年级学生的基础课,前置课程是《空间设计方法论》,后续是三年级的《全因素空间设计》,都是由他担任主讲。对于这门前后紧密衔接的课程,他首先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空间设计。“什么叫有学问?我觉得能把中国字看懂的人就叫有学问,很多人根本就是认字而不识字。我的乐趣在于把一件事了解到尽可能多”,他将空间设计系统分解、提取为“尺度”、“比例”、“材料”、“时间”四个因素,然后花费几周的时间交由学生解读每一个字,期间不乏争论,“在对‘尺’、对‘度’的穷追不舍中,我发现了什么叫‘教学相长’”。他个人非常喜欢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认为教育最好的状态就是像如孔子的弟子那样,对师长传授的知识进行反驳,甚至犟嘴,在互动中加深理解。他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独立思想的学子,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子产物。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该局限于已有知识,应该保持新鲜感。
李悦的朋友圈如果能加标签的话,读书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友人、师长推荐书目的“点赞”里都会出现他的头像。“改变从阅读开始”,他会把认为好的书推荐给学生,不止于设计或艺术类,《空间设计初步》一门课上下来,学生收到的书单不下20本,这也是他提到的课程特点之一,即“兼容性”——跨界而不失平衡。李悦从不把自己限定在造型或设计单独一类,很多人笑称他的基础课是小型的“全因素”,在他教授的空间课堂上,学生和他可以谈文学、谈古文字、谈符号,仿佛与空间关联不大,但这种文化的汲取最终都会释放在作品中,融会贯通。“有些同学的课程作业虽然不大,工艺也相对粗糙,但迸发的张力却是惊人的”。
了解空间设计的人对“模板”一定不陌生,“模板”具有选择性,会过滤掉一些干扰物。李悦的课程初期就如同“模板”一样帮助学生提纯,随着课程的深入,再培养学生建构“模板”、自制“模板”的能力。“每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很大,给予他们的空间也应该足够大。”李悦老师理解的学校真正存在的意义大抵于此。
宣传部 吴琼/文
城市设计学院形象设计学部/图
201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