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忘形——陈淑霞作品展”在北京大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批评家朱青生担任策展人,从“原色”“虚实两境”“山水间”到“忘形——超然物外”各展览版块,集中展示了陈淑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创作的作品近100余幅,从中清晰可见艺术家于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化表达与独特的视角。
在主展厅引得最多观者注目的是陈淑霞的近期新作,通过一系列看上去“空洞无物”的画面,陈淑霞似是有意告别较早时期的创作方式,并试图走出一直以来不断坚持的形、色表达的规范。忽略“形形色色”的物象再现,转而沉浸在没有期许的“闲置”之下,做着无“意义”的证明。陈淑霞似乎是在完成着一幅幅前无作者的“中国画”,续写的画面中笔触在笔墨中生生的隐除,意欲将色彩搁置淡忘,直凭意趣成就了这样一批意料外的感官表白。
陈淑霞用无言的方式慢待这些无形的外相,以整个创作的过程覆盖了中心画面的营造,所面对的是大而不争的内心。在神往的意念世界里,接种着没有尺度的遐想,诗性表达的是熟知世界以外的,含混不清的幻象。只有停留在陈淑霞这批新作面前,才能真正体会到她的这番良苦用心,才会发现“忘形之路”原来是通往本真地带的必经之路。
陈淑霞表示,本次展陈是按照她的创作心态来进行划分,从最早的“原色”到“虚实两境”,她的作品一直介于“虚”与“实”,“有形”和“无形”之间,即使于“虚”也应遵循着她的创作思路感染到观者;及至“山水间”的创作,她希望是用油画的方式跟中国传统的写意产生关系,再到最近期的“忘形——超然物外”,她希望通过尝试能够更加靠近中国传统,通过中国特色的纸与绢,古画的色彩与质感,借鉴传统的语言方式表达新的意境,用油画的方式呈现出与中国画不同的视觉体验。
艺讯网 Sue/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