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建筑学院二年级
下乡地点: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蔡氏古民居
带队老师:王小红 虞大鹏 范尔蒴
十六座大大小小的古厝,七个阴阴晴晴的日夜。
初见古厝时我们转过田野里的公路,踏上潮湿的石板,自此便是看不尽的红砖白石。
走过细窄的巷子,爬上长满青苔的屋顶瓦片,坐在石门坎上同四世同堂的祖母聊天……
我们就这样融入了每一座古厝,在老宅的一角架起长条板凳,从一梁一柱开始,了解它,描绘它。从燕尾脊下,发现瓦石细木的精致,在石板路上,读出千百年来的沉淀来。
官桥人的古厝梦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中南部的官桥镇,距泉州市约20公里,距厦门市约80公里。
蔡氏古民居主人蔡浅,又名蔡资深,南安人,清朝光绪年间著名旅菲华侨,封赠资政大夫。蔡资深十六岁随父蔡启昌下南洋经商。十六年后携百万家产回到祖地南安。他认为“争一时之利,农不如商;立后世久远之业,商不如农。”所以为鼓励后辈子孙务农,在南安买下百亩果地,兴建家宅。
蔡氏古民居的原住民传到现在主要已经是第六代,现有原住民约有一百多人。
有算命先生曾对蔡资深说,为保证他在海外的生意日益兴旺,需要敲响祖地,因而在祖地兴建屋宅,五十二年终建成。在风水学上说,此地为“琵琶穴”,屋宅按“五列三行”排布,从远处看,整个建筑群好似一把琵琶,一头大一头小,石埕上石板之间的缝隙就像琵琶乐弦。
画笔描绘的筑梦行动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去描绘古厝。
蜡笔从遥远的北方来,迎接它们的是古厝的雨,和孩子们的笑闹声。
镇上的星辉小学没有美术老师,校长又希望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地方建筑文化,于是党总支副书记李琳老师、辅导员马麟老师和建筑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同学们将以“筑梦行动”命名的“红色1+1活动”带到了村长家的大厝里。在支部同学的指导下,孩子们欢快热烈地描绘出心中的梦想……
对于我们来说,古厝是闽南建筑的代表,而对于这些,生活在周边城镇的孩子们,古厝又是怎样的存在?是年幼时赤脚跑遍的石板,是新年入夜时跳过的火堆,是在城镇读书的他们心里一座又一座读不完的老宅?
我们从檩椽斗拱、屋面瓦作的图纸里走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围坐古厝圆桌,教孩子们如何描绘古厝的一砖一石。而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是如同这座城市的名字一样的,一份南国的安和平静。
一支蜡笔,一张画布,一次支教结束后,对于他们的官桥,关于我们的古厝,都被重新定了意,在彼此心里,留下更美的福建。
建筑学院 王小红 学生 骆欣明/文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