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展览于2015年4月26日在北京寺上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我院教师刘礼宾策划。
展览共分为13个单元,62位参展艺术家,共展出240余件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作品。我院师生曹晖、陈曦、康剑飞、李琳琳(大三学生)、梁硕、刘商英、卢征远、齐鹏、裴咏梅、唐晖、隋建国、苏新平、石煜、王华祥、王川、王少军、谢东明、于凡、展望、章燕紫20人,我院校友陈丹青、崔岫闻、刁伟、董媛、范勃、方力钧、杭春晖、胡晓媛、李松松、李占洋、胡庆雁、申亮、祁志龙、吴笛笛、王克举、王光乐、王凯、张梦圆、张业兴19人,共计39位艺术家参展(按拼音先后顺序排列)。展览试图通过梳理中国艺术家处理图像的几种方法,重新整理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图像对话的脉络,即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逻辑。
改革开放之后,艺术界更多遭遇的是西方艺术作品图像的轰炸问题。在主题建构的重压下,一部分艺术家开启了艺术语言探索之路。此次参展的62位艺术家,从自身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艺术语言与艺术思考出发,对本次展览的主题“如何与图像对话?”做出了不同角度的回应。刘礼宾介绍说,本次展览只展出了部分艺术家作品,希望能以点带面,开启一个重新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契机,尽最大努力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语言逻辑、自足特征,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解读方法。我院教师王华祥指出,展览呈现出一种蓄势待发而又没有方向的状态,令人兴奋不已。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摆脱旧式词语,进入到创造新概念的历史阶段。
展览开幕之前,策展人刘礼宾邀请OCA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董冰峰、巴黎政治学院博士何蒨、哈佛大学博士唐克扬召开了学术论坛,针对本次展览所引发的“图像”、艺术家身份、“艺术史文献”等问题开展了学术研讨。
据悉,“破图集——中国当代艺术家处理图像的方法”展览将持续至7月13日。
宣传部 徐新立/整理
2015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