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亮相,“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将在莱茵鲁尔地区的8个城市9座博物馆同期展出,展览自2015年5月15日至9月13日。 此次展览中方策展人为我院院长范迪安,德方策展人为波恩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发言人、MKM库珀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瓦尔特·斯迈林等三人。展览新闻发布会4月20日在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举行,向媒体通报了展览思路、各个博物馆的展览及参展艺术家等展览信息。
中方合作单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阎东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德国鲁尔区在由老牌工业区向文化核心区转型的特殊使命下,已经成为了欧洲由最集中的城市群形成的大面积艺术、文化中心,此次展览得到了中国文化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并作为文化部2015年“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展览对中德两国的艺术交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看见一件东西比听到一千句话更有用”,瓦尔特·斯迈林借用了一句德国俗语,说出了通过此次大规模的视觉展示,对于传播中国当代艺术文化乃至介绍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面貌的巨大作用。他详细介绍了展览的整体策划构想,他谈到,这个展览将作为国际上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最大规模而呈现,这是他1996年以来参与策划的第三次中国当代艺术展,也是他与范迪安先生十年后的第二次合作。
“8座城市、9家艺术博物馆、116位中国艺术家、近500件艺术作品,展览将实现一次跨文化的合作对话与交流。”范迪安在发言中谈到,展览聚焦于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态势,根据9个博物馆的学术特色,分别展示绘画、雕塑、装置、水墨、书法和影像等作品。不仅反映出中国艺术家用什么样的视角观察现实、表达态度,同时也深层次地反映了艺术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以及中国艺术家在艺术探索上的锐意和勇气,突出了“当代艺术的中国方式”这一学术主题。他说,中国当代艺术走入世界人民的视线,是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愿望,也是所有与中国友好的国家及其人民的共同愿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共同的心愿,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桥梁才在不断地拓宽之中。目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已经陆续抵达德国鲁尔区。为了纪念中德双方此次合作对于文化交流的意义,还特别安排最后一件作品从重庆出发,登上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中德“新丝路”贸易列车,使其成为中德之间艺术交流的历史性见证。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5月11日在德国埃森当地举行新闻发布会,5月13日在杜伊斯堡举行开幕式,德国联邦副总理西格玛·加布里尔将为展览开幕剪彩。36365路检测中心教授徐冰、苏新平、隋建国、缪晓春、展望、王璜生、喻红、姜杰等应邀参加展览。展览的成功举办,将使得整个鲁尔区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持续一场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盛会。
各展馆展讯:
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会展中心
概况——视野中国
勒姆布鲁克博物馆,杜伊斯堡
新造型——会说话的雕塑
MKM库珀斯米尔勒当代艺术博物馆,杜伊斯堡
视觉世界的词汇——绘画
弗柯望博物馆,埃森
进程中的作品——摄影
格尔森基尔欣艺术博物馆
传统和当今——水墨画和书法
奥斯特豪斯博物馆,哈根
艺术的典范——装置和立体艺术
马尔玻璃方雕塑博物馆
静止的时间——声与影
米尔海姆(鲁尔河畔)艺术博物馆
异次元模式——装置和雕塑
雷克林豪森艺术馆
绘画全景——薪火传承
宣传部 徐新立/整理
美术馆 董慧萍 全晶/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5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