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程:植物认知与造景设计
开课院系:建筑学院景观教研室
授课对象:建筑学院景观专业本科三年级
任课教师:侯晓蕾
教学理念:这门课程是景观专业的基础专业课,通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在对植物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对常用景观植物进行认知,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植物造景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明确植物造景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对于植物造景手法的掌握直接影响景观设计的效果。植物景观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北京的春天很短,因为短暂,大家总会想尽办法捕捉。这不,三四月的微信朋友圈,都被那些花儿充满了。美院师生最喜欢拍的就是摄影工作室门前的西府海棠、11号楼前抽新芽的金丝垂柳。拍完了,大家会凑去看看挂在树上的不锈钢名片,上面刻着植物的中、英、拉丁文说明,以及包含详细习性的二维码。这样的名片,几乎挂满了校园里的每一棵树。“给树一张名片:为校园树木挂树牌”活动是2010级建筑学院景观专业同学发起的,也是他们《植物认知与造景设计》课程的教学延伸。
“这些名片上的logo都是同学们手绘的”,授课教师侯晓蕾介绍说。《植物认知与造景设计》是建筑学院大三学生进入景观专业的基础课,对植物,他们是很陌生的。从工科院校毕业的侯晓蕾深知植物课程很容易流于枯燥,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是问题,如何让同学们在短短八周的时间里掌握七、八十种植物?她首先要解决的是上课的方法。“于是,我选择了美院学生最喜欢的手绘”。
同学们完成的实习报告汇编,更像是一本绘制精美的手制书,不禁让我联想起那本著名的《玫瑰图谱》,每一个精心描绘的植物配以习性细目,严谨又不失创造力,既是严肃的学术,更是优雅的艺术。“我并不要求每个同学一定要画整体或局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每一张图都会花费他们很长时间,绘制的过程中培养了对植物的感情,本来枯燥的知识一下子就都记住了”,正是因为选择了美院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在与其他工科院校建筑学院的联合毕业设计中,本以为单靠记忆的植物性能选用却成为我们的强项。
《植物认知与造景设计》是一门理论与设计并行的课程,跨两个学期。这个学期,侯晓蕾将带着已基本掌握植物习性的同学们进入植物造景阶段,“我们的同学是学建筑的,掌握植物课程主要是为设计服务,最重要的培养学生植物空间的意识。”从“认知植物”到“植物空间规划”、再到“植物群落设计”的课程设计,引导同学将美的意识融入其中。侯晓蕾说,对比其他院校,美院学生把景观种植当作艺术作品看待,在掌握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的基础上,更会考虑空间感受、色彩四季的变化等,用艺术的思维去造景。
今年,2012级景观专业的学生们开始摸索着为美院校园绘制植物地图,像2010级师兄师姐那样,为这个春天带来绿色正能量。
宣传部 吴琼/文
建筑学院景观专业/图
宣传部/编
201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