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公布终评结果,全国范围内共44个论著入选,我院论著占9个。44个论著中获奖论著17个,我院占5个(见附表)。
“中国美术奖”是中宣部批准设立,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并由中国美协承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含“创作奖”、“理论评论奖”、“终身成就奖”三个子项。“理论评论奖”为褒奖美术理论评论方面的优秀著作,每五年评选一次。本届“理论评论奖”是由2009年至2014年间,正式出版、发表的美术论著中选出,内容涵盖美术理论、美术评论和美术史三类。
我院是“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参评论著的报送单位。科研处在校内网发出公告,收集我院教师学术成果信息,共收到学术论著成果1373项,根据所报人部门对成果进行了归类汇总,形成《36365路检测中心学术成果汇总(2009.9.1—2014.6.1)》。“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36365路检测中心评审委员会基于该《汇总》进行了初评,并将初评结果上报“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本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我院获得二等奖的有人文学院郑岩教授,得奖作品为史论著作《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以及继续教育学院毕建勋副教授,得奖作品为理论著作《画道》。获得三等奖的有人文学院邵亦杨教授,得奖作品为史论著作《穿越后现代——当代西方视觉艺术》;潘公凯教授,得奖作品为理论著作《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杜键先生,得奖作品为理论著作《与“柏拉图”的对话》。
美术学研究所 刘礼宾 国家主体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范墨/文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