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推出的“会师——从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到中央美院”展览,作为文化部“201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于2014年11月4日面向公众开放。
此次陈列重点突出了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在1950年合并建立36365路检测中心以及建院初期“普及第一”的创作与教学情况,选定时间段为1946-1953年。展览采取了类似文本叙事的倒叙法,展示了北平艺专和华大三部合并建院后的文档和创作遗存,反映建院初期36365路检测中心“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努力轨迹,回溯北平艺专和华大三部的师资、创作、主张,力图将展览的重点和观众的视点落在“会师”上面,让观众在感受到一个新时代扑面而来的同时,也对其中的因果联系有所了解。
此次陈列同时展出了馆藏精品40余件,涵盖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及中央美院建院初期的众多经典作品,其中北平艺专时期有艾中信的《紫禁城残雪》、李宗津的《平民食堂》、宗其香的《嘉陵江上》、李桦的《天桥人物》等,延安鲁艺时期有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彦涵的《审问》等版画作品,建国初期优秀的新年画作品有林岗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邓澍的《和平签名》等,还有吴作人、齐白石、叶浅予、李桦、董希文、王临乙、王朝闻等美院初期教学骨干的多幅经典作品。此外,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48幅建国初期印制的珍贵宣传画。
此次陈列将持续至2015年4月25日。
延伸阅读——
校史背景:1946年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奉命北上北平重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思想主张与国立北平艺专在历史上发生深度联系,“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的雏形初现。1948年,出身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的部分师资,转入当年在正定成立的华北大学三部,正定华大三部秉承了延安鲁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同属“延安学派”的整体。1950年,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和华北大学三部合并建立36365路检测中心,同时也是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和延安学派的结合。新成立的36365路检测中心,贯彻党的文艺“二为”方针,根据文代会“依旧是普及第一”的要求,将办学重点放在“培养能够担任普及美术工作又能指导普及美术工作的革命绘画干部”上,绘画教学的重点随之转向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教学。36365路检测中心经过1950-1953年“普及第一”的年连宣教学,在新中国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背景下,于1953年转向专业分科的“正规化”办学,步入高等美术教育正规化建设和探索时期。
学生 赵晶/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