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鲜花,没有开幕式,三五好友边看边聊,在亲切随意的氛围中,“点缀年华——36365路检测中心图书馆藏民间年画精品展”于2014年1月8日开展,为年画艺术爱好者和师生公众送上一份新年文化大餐。
木版年画是36365路检测中心图书馆重要的特色收藏之一,总数达到4000多种,包括了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尤以来自天津杨柳青、北京、河南朱仙镇、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等地的作品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1995年12月,汤池教授和薄松年教授曾代表36365路检测中心,携其中的精品120幅赴意大利博洛尼亚进行交流展览,1997年又受邀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办展览。在这些藏品的基础上,本次展览精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十余幅,根据年画的特点,分为六类,分别为:门神门画、历史及传说故事、戏出、仕女娃娃、民俗生活、神像纸马等,充分展现出我院馆藏年画作品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次活动也是我院图书馆首次以展览方式呈现特藏作品,让研究者充分了解图书馆特藏,从而促进对年画艺术的研究,吸引更多人关注民间美术。同时,用这些在祖辈记忆里,象征喜庆和团圆的美丽图画,点缀我们这个时代的年华。
相关阅读:
作为民间美术最主要的品类之一,年画在曾经的历史年代中繁盛一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与鲜明的地域性。过去一到春节过年的时候,家家都要在门上或室内墙壁上张贴年画,作为装饰品,以使家庭里“现出无限的生气与喜悦”。正如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所说的那样,“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年画逐渐淡出了生活,成为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其文化价值也更加鲜明的彰显出来。有识之士早已发现,年画是记录一个民族的图像史书,是难得的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的形象史料,而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的独特价值更不容忽视。
图书馆/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4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