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系二年级下乡小分队带队老师 李洋
一年一度的春季写生开始了,对于美院的许多师生来说,这是一个年年必经的,带有某种仪式感的重要事件。
在古代,最初画画的时候,人们并无写生的概念,恐怕更不会专门坐下来对着一片景,一个人,一只动物刻意摹写。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尚未与自然隔离,天天在“下乡”。
但那时,最生动的关于自然物象与神秘体验的表达,却毫无违和感的交融在一起。具象写实与抽象表现从不彼此争论,谁先谁后;现实与超现实,观察与想象从不相互排斥,怀疑谁真谁幻。它们都是真实的,真实的看与想,真实的梦与感。
渐渐地,绘画作为一门职业,变得“专业”起来。关于自然与人世的种种观察与表达经验,作为重要的技术与情感财富,被一代代人们承袭下来。新人们不必从零开始,而是可以被技法的巨人托举着,向表达的高峰快速攀登,不断创造写实绘画的奇迹与惊艳。
自然的,画室出现了,学院出现了,在有围墙保护的环境里,凭借着记忆与天才的敏感,照样可以再现自然的种种微妙与精彩。只是,采集自泥土与矿物的自制颜料,还带着略多的古旧与深黯。
这样的局面持续到一群“不安于室”的创造者们出现为止,他们带着大工业化生产赐予的便携式管装颜料,奔赴自然,追逐捕捉转瞬即逝的光线。而在他们不久之前,一些现实风格的先行者们,也已宣布了脱离与肉眼看不见的“天使”们的关系,排斥“无根据”的想象与虚构,开始了与“眼见为实”的亲密合作。
绘画,从重得有些透不过气来的历史、宗教大袄子里,开始偶尔地脱身出来,接触下室外新鲜的空气,欢蹦乱跳一番了。
这勇敢,这风范,便形成了今天我们出走与写生的原初事件。
在满山遍野绚烂的阳光里,处处是年轻的身影,二十出头的才子与才女们,正是生命力蓬勃洋溢的年龄。他们除了会看,会画,也会想,会做梦,伴随着黄土高原深处小小山村里也已流动开来的Wifi信号,他们自由的在真与幻,现实与梦幻间穿行。
新的绘画方式,同时存在于当下与彼岸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全新绘画方式,恐怕就要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了。
壁画系 李洋/文图
学生 唐露/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3年4月19日
李洋此次下乡写生创作作品《大山小度》
壁画系二年级学生唐露手绘印象中的李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