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基础教学总结与建设”设计学院专题研讨会于2012年12月3下午在7号楼220会议室召开。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谭平、设计学院院长王敏,设计学院学术委员会,各教研室主任、部分专业教师和各专业秘书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设计学院副院长宋协伟主持。
宋协伟首先总结了设计学院半年来开展的课程梳理工作,以及目前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设计学院七个专业的专业性较为复杂,课程梳理工作重在从各专业课程定位、课程逻辑性、系统性和工作室衔接等方面着手,也在课时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整理,今年9月底,设计学院专门首次印发了最为全面的课程目录手册,以备查考。
摄影专业教研室周岚、数码媒体教研室靳军、视觉传达教研室何浩、工业设计教研室李卫、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巩海宁、时装设计教研室徐蕊、首饰设计教研室张凡针对各自专业的基础课定位、教学特点、课程设置、教学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汇报。
潘公凯充分认可设计学院认真梳理各专业教学基础工作,认可各专业不断采取创新手段钻研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实验教学。针对如何提高学生造型基础能力问题,他指出,半抽象到抽象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对整个二十世纪的设计和建筑产生了巨大影响,可考虑在建筑学院和设计学院一年级基础课中设立临摹大师作品和色彩训练的课程,以提高基础造型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定位问题,他强调,专业学习一定要先纯粹后融合,每个专业都应该精准定位,术业有专攻,要十年一贯地执行下去,切忌左右摇摆,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来做专业建设可以更深入、更扎实。
谭平认为,设计学院最大的特点在于各专业方向内部结构不同,各专业教师要站在学院共同总目标的高度上看待各自专业的要求,形成最大合力;专业基础课是教学最核心的部分,要培养高端艺术人才,专业能力过硬是最重要的。他指出,基础课应更多强调宽泛的、最基本的东西,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紧凑、具体同时顾及全面,要强调思维方式训练,强调动手的技能训练,最终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主动学习。
最后,潘公凯、谭平与王敏针对专业建设所需要的教师、技工编制交流了看法。院领导鼓励全体教师在新形势下,鼓足精神,坚持实干,团结协作把设计学院的教学工作做好,把各专业建设得更好。
设计学院 任英顺/文
设计学院/图
教务处 宣传部/编
201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