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造型学院版画系第四工作室在5号楼F2-316教室推出传统印刷文化考察课程汇报展,展览展出2010级版画系本科生对传统印刷文化进行深入考察后创作的作品。
此次传统印刷文化考察以首都图书馆古籍善本室为起点,2010级版画系本科生通过与传统古籍的“亲密接触”,对古籍修复、古书图文排版、阅读方式、典籍掌故等有了初步的感知与认识;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聆听翁连溪馆长关于传统雕版、古籍样式方面的生动讲解,随后参观了故宫的藏书,在宫廷建筑与书籍收纳样式的结合中引发对传统文化阅读空间的思考;在线装书局考察传统阅读载体在现代的延续,在孔庙、国子监的参观中了解儒家文化对印刷文化的影响;接下来的印刷博物馆之行,同学们仔细梳理了作为文明播散载体的印刷术逐渐物质化的历史脉络。版画不再囿于印刷术的影响而“以刀代笔”的历史,当以鲁迅的提倡为始。在鲁迅博物馆,同学们能够直观获悉鲁迅在将印刷文化样式转换为近代观念艺术形态所作出的努力,这对如何建构个人创作观念具有莫大的启示作用。最后, 2010级版画系同学们前往文津雕版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对雕版收藏的价值认知,博物馆环境、灯光、展示手段对复原文物艺术气质的作用等有了深刻理解。
在传统印刷文化考察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用心制作图文并茂的PPT,将自己紧凑而有效的参观行程作精心汇报。信欣佳同学到首都图书馆拜师学艺,将古籍修复的基本技艺“全盘吸收”,不仅成功将破损古籍修复如新,同时在修复的基本动作中提取了贴近现代人在调整心绪方面的有益成分,企图将日常发生的印刷行为(如时尚杂志图片、小广告等)转换为珍贵的传统读本;陈问村同学从一开始就对光线如何影响展品的情形多有关注,做了大量光影实验,以钉子为基本元素,经历了实地空间、平面交叉样式到丢勒木刻画中线与影的转换等阶段,中间个人心境和情绪对作品的干预较大;郭新元同学以具体而微的青铜器饕餮纹图形元素为起点,继而扩大到对器形、全形拓的了解,以及对折纸、工程图纸的联系研究,最终使作品回归到传统艺术气质的重新认识上;张初蕾同学对活字印刷的摆版方式感兴趣,并与日常打字输入设备(键盘)和动作相结合,作品引发今人对信息输入装置新与旧问题的思考;李波同学将考察行程制作成翻页日记动画,从最初由动画技术的不自信,到通过耐心研习陈老莲、吴友如等名家线描,厘清了个人想法如何以针对性强的自我训练去实现的步骤轮廓,也是自我修正的一次努力;聂龙飞同学从传统雕版的直观感受出发,将雕镌动作视为改造梨木材质的手段,企图在作品中体现人工与自然材质的对比;王昱文同学在各种透雕、镂空文物中找到“漏版”的概念,并以模版喷涂技术实验了一种介于老照片与手工印刷之间的审美趣味,并通过多幅并置的展示获得散文化叙事化的联想。
创作动机的形成,除了境由心生的灵感和天然的表达诉求所驱动,更需要理性的支撑才能持久。传统印刷文化考察课程除了让学生打开传统文化的视野外,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态度,在提出个人理解的同时学会以具体课题深入追问,使最初的想法得到有序的思维把控,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价值判断。尽管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有不尽完善之处,但此次展览尽量将课程中讨论过的问题和盘托出,作为展场空间的一部分交给观众观赏、品评、提出意见。
展览将展至12月5日。
版画系 李帆 黄洋/文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2年11月21日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