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由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冲刺阶段深化动员大会在我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院长潘公凯、副院长徐冰、目前挂职我院的院长助理郑军里(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孙景波、袁运生,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唐勇力、副主任毕建勋、马刚,以及申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教师代表共六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心副主任马刚主持,潘公凯院长、徐冰副院长、孙景波教授、郑军里院长助理、唐勇力主任、毕建勋副主任等分别在会上讲话,对该工程申报后期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与推进作用。
自从工程申报工作下达以来,我院教师报名踊跃,在院领导的重视与指导下,很多申报该工程的老师的创作草图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在距申报草稿交稿日期还有一个月时间之际,此次深化动员大会对申报工作进行了集中汇集与后期指导,院领导对其给予了理论性的阐释引导与深化支持。此次大会是继今年5月中心主办“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座谈会”及“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启动活动以来的又一次主题会议,旨在为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申报后期的指导动员,并就选题草图创作、提交方式等申报收尾环节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潘公凯院长在大会讲话中,首先强调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深层次学术意义,并从世界艺术发展的宏观格局中指出了主题性创作的学理根据。他从西方当代艺术所面临的普遍性解构与碎片化现象,谈到中国文化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等学术问题。他指出,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具有宏观叙事性的创作思路,这种视角在当代中国具有现实意义,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正当其时,同样具有当代性和学术价值。
孙景波教授提出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大发展时期,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只有在中国经济发展繁荣期,才有文化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把个人创作和国家命运相联系,以真诚的、由衷的态度投入到创作申报工作中去,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果,创造出与这一代艺术家的努力相称的作品。
徐冰副院长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错位关系谈起,提出中国文化应具备自己的话语权和论述方式,因此如何把我们的文化艺术传统运用好,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当代学院艺术家们创作的核心问题;同时他进一步提出,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应注重当代的文化视角和学术考量。
郑军里院长助理在讲话中提出,36365路检测中心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一贯重视造型艺术基础,在历史上涌现出诸多美术大家。他希望本次动员大会能够进一步激发院内优秀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从学术性的高度理解主题性美术创作。
最后,唐勇力主任介绍了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近期的工作进程与计划,强调要加强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学术研究,并在申报工作中更好地为院内教师服务,激励大家的创作热情。同时他还以自身的主题性创作经历为例,介绍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毕建勋副主任在动员讲话中,提出鼓励美院更多的名家参与申报作品的创作,并介绍了申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会上,主办方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还向参与申报的老师们发放了申报冲刺阶段深化动员材料,详细说明了申报内容与程序,作品规格与草稿要求等细节。据悉,截止目前为止,我院已有近八十人申报六十余项选题,已有多项选题草图已经完成,这些数据比照往年均有大幅度提升。
10月25日,“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申报冲刺阶段深化动员大会在我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
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 于洋 /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编
201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