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是对我过去12年的回顾,展出作品是为了让学生学到好的东西,更多的是避免他们走弯路。我将继续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就像老一辈先生教导我的那样,做一个好老师,好艺术家。”我院造型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于凡副教授在“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览开幕式上致感谢词。
10月28日,“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在我院美术馆开幕
于凡副教授陪同潘公凯院长、刘大为主席、高洪书记、孙红培副书记参观展览
2012年10月28日下午4点,由36365路检测中心主办,我院造型学院、美术馆承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支持,冯博一策划的“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开幕式在我院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我院院长潘公凯,党委书记高洪,副院长徐冰,党委副书记孙红培,我院老先生董祖诒,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CEO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主持。
院长潘公凯在致辞中谈到,面对西方架上艺术传统体系逐步解体的现实,中央美院一直在思考造型艺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此次于凡的展览就是对这个思考的回答:“于凡的这次12年回顾展,从两方面进行创造性思考:从内容上,表达情境、意念都是中国当代内容;语言上也有意识的舍弃西方严谨的透视、严实的表达语言,简化形体结构,探索带有中国文化意境的语言表达。”他表示,于凡的作品走出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是中国雕塑现代化成功的例证。
党委书记高洪以“重要成果、重要引导、重要启示”阐释了“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的重要性:此次展览反映了中央美院造型学院中青年教师近年来的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也是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展览将引导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继承、弘扬中央美院崇尚学术的光荣传统,潜心研究、认真创作;中央美院的未来寄希望于中青年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培养中青年教师,让他们的挑大梁、担重任,创业绩,是中央美院战略性的任务,学院党委要将其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
潘公凯院长、刘大为主席、高洪书记、隋建国教授、策展人冯博一先生、尤伦斯ceo薛梅女士、艺术家于凡先后致辞
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主持开幕式
“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出于凡副教授从2000年至今创作的雕塑作品40余件。而每一个阶段的系列作品如同他的课题研究,呈现了他与中外雕塑史各时期的对话与交流,从中可以看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一路走来的脉络,以及他在东西方之间的缝隙里寻找自身的立足之地。于凡副教授一直努力在西方雕塑的“模仿”与东方的“造物”间隔中摸索出一个立足之地,寻找到自己的语言方式,他试图将雕塑纳入到中国艺术的宽泛审美之中,使它具有如同中国绘画、诗歌一样的品质,超越模仿与刻画的层面,透射出表达之外的意味。
所谓“置上”,从表意上可以理解为许多雕塑都有耸立之感和高高的底座,但实际上指涉的是于凡副教授对雕塑回归到神性的愿望。他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原始的情绪,比如敬畏、发问、祈祷、礼赞、向往,在这些复杂的情绪中,人明白自己的局限、探索生命的涵义,这也正是于凡副教授认定的支撑人类前行的支柱。
“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2于凡:置上——于凡作品(2000-2012)”展是造型学院第三届艺术提名展览,之前分别举办过陈文骥、王玉平的展览。“一年一度的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是为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有着独到艺术见解,并且已经或正在形成个人独特语言方式与方法的中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其水平和实力的平台”,正如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教授所言,他希望通过这种提名的方式,以点带面地带动更多教师在当今多元的、纷繁复杂的文化背景下潜心研究,以冷静、理性的态度,脚踏实地的探索个人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展览将展至11月18日。
相关阅读: 寻找独特的个人艺术语言 “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历届艺术家访谈
开幕式现场
展场一角
宣传部 吴琼/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宣传部/编
2012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