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静态的看作品的展览,而是可以蹲下看、坐下看,有手指点击的展览,如果说传统的创作版画是一对多的艺术品流转和传播,那我现在就是尝试用版画作为媒体工具和社会进行多对多的‘对话’”。2012年9月15日下午三点,“新学院精神”系列展览《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作品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我院造型学院版画系康剑飞副教授从2006年至今完成的系列作品《观看黑鸟的方式》。
康剑飞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在读本科期间他的作品就已带有极强的“实验性”,毕业创作《重复组合》系列得到学术委员会的肯定,获得唯一的一等奖,并留校任教。康剑飞的作品既不属于保守的过往的“学院派”也与“职业艺术”中强调内容,以及形式的震撼效果保持距离。 “从最初的《飞翔》、《网》,到后来的《鸟人》《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由最初的对版画语言和技法的锤炼,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逐渐转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观察。在康剑飞身上,同时具备了‘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艺术家的特质”,我院美术学研究所刘礼宾博士这样认为。
北京展览一周前的9月7日,康剑飞刚在上海艺博画廊举办了《作为媒体的艺术——康剑飞作品展》开幕式,展出的是2010年以来创作《作为媒体的艺术》系列。他的创作方法是首先采集图像(有些来自奢侈品牌广告,有些则来自艺术家自己拍摄的图片),并用传统木刻版画的方式,一点、一点用刀痕刻写,再印制成一张张黑白小点构成的版画。这些黑白相间的小点构成的图像隐约可以让人看到整体造型,但是又没有可以清晰辨认的细节。康剑飞说这有点像数码相机的像素原理,数码图像像素化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快捷的获取图像,从而使图像得以快速生产和传播,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观看图像方式的改变,比如快速的“浏览”;他则用木刻形式一点点呈现出均质化、模糊化的画面,让观众既可以辨别出基本轮廓,但又无法体会到细节,从而对图像的意义产生反思。
《作为媒体的艺术》系列,康剑飞要呈现的不仅仅“作品实物”本身,更是作品产生的方法以及由“方法”引申出的他对于“版画”的时代定位。由“版画现状”折射出当代社会“功利性”、“投资性”以及“投机心理”的泛滥。展览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唤起人们对于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而9月15日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作品展》,展出的作品《中间计划》是请50位和中间美术馆建设有关的周边农民、开发商老总、建筑师、工程师、保洁员、建筑工人、管理者等用康剑飞发明的贴纸作品(分别是人物、动物等形象)组合成一个场景,并讲述自己为什么如此组合背后的故事或者愿望,他们或者回忆往事,或者调侃人事,或者憧憬信仰,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感情、信息的沟通,并呈现于观众面前。
《观看黑鸟的方式》系列更具实验性和互动性,通过展览,康剑飞要强调的是,艺术的本质应该是一种不确定的充满变幻的事物,《观看黑鸟的方式》展现的是一个永不停止的过程,以及未来的不可知。展览中的互动环节则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别样关系。
经过“《鸟人》版画——饾版——印刷叙事——实景装置——贴纸——IPAD游戏——互动行为”这一系列环节,这个作品的循环通过最后一步“互动行为”的实现,成功地介入到最基层的社会生活中去。康剑飞说:“如果说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是作品最终的结果,那么我们会发现版画的语言特征(木刻的硬边性,饾版的组合性,版画复数的传播性)决定了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的转化。我想使用版画的思维帮助我完成了这样一种转化。”
从艺术本体的角度来说,康剑飞的京沪双个展所要展现的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作品实物”本身,而是作品产生的方法,以及由此而引申的艺术家对于艺术本质的认识。从康剑飞的身份、作品,以及工作方法出发,体现了新学院艺术教育的现状、可能,以及时代转型。
正如康剑飞所阐述的,“艺术家必须观照自己所处的时代……艺术家的本体是艺术创作,关注社会的方式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功能也不仅仅是赞美和揭露,我更希望把从社会得到的反应变成艺术研究的养料,把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变成个人艺术思考的基础。”
《作为媒体的艺术——康剑飞作品展》在沪展至9月30日,《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作品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展至10月14日。
9月15日下午三点,“新学院精神”系列展览《观看黑鸟的方式——康剑飞作品展》在北京中间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作品《鸟人系列2 》;《黑鸟贴纸》;《何处不宜家》
作品《观看黑鸟的方式》(局部)装置
宣传部 吴琼/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宣传部/编
2012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