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9日晚,应附中学生会、城市设计学院学生会联合邀请,副院长徐冰教授在燕郊校区作以“我的营养 我的成长”为主题的学术讲座,500余名师生聆听演讲,精彩的内容、质朴而赋有启迪式的话语在燕郊校区广大师生中产生极大反响。附中校长孙伟主持讲座,他首先代表师生对徐冰教授拨冗前来表示感谢,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汲取营养的机会。在随后的讲座中,徐冰教授围绕他的艺术创作,就个人艺术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每个阶段的艺术思索与大家进行交流。
4月9日,应附中学生会、城院学生会联合邀请,副院长徐冰在燕郊校区作以“我的营养 我的成长”主题学术讲座
在介绍早年下乡插队的经历和创作时,徐冰教授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给予其艺术的营养。在谈及美院学习期间的经典素描《大卫》深入创作过程时,他指出“对严谨扎实的素描训练,是我们基本的艺术教育训练脉络,素描是帮助一个粗糙的人变成精致人的过程,是培养看待事物的方法的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使人的整体能力和质量得到提升”,而“对一个东西无限的深入或探究,对我们一定有非常大的帮助”。徐冰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批版画,尝试各种木刻技法,带有较强的实验意识。后来的《天书》、《鬼打墙》等作品即从之前的版画研究中汲取营养。在谈及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创作时,他围绕《开幕式》、《蚕的VCR》、英文书法、《地书》、《背后的故事》、《凤凰》、《烟草计划》等实验性艺术作品,向大家展示了他对社会、文化、艺术等基本问题的思索。
讲座中的徐冰教授
在针对每个阶段重要作品解读之后,徐冰教授围绕“艺术家和社会如何发生关系”、“艺术的价值和艺术家的本份”等问题进行阐述。他指出,年轻艺术家最重要的是把艺术的道理搞清楚,要让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或方法,对其他人的思维有帮助和价值,“艺术的价值不是风格、流派的比较,是艺术家寻找的艺术语言与生活时代、现实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处理的水平高低”,“要把对时代的敏感转换成有效的艺术语汇,一种全新的语汇”,这是艺术家的本份和最需要做的工作。
在学生提问环节,徐冰教授针对“艺术家要具备哪些素质”、“版画语言与其它艺术语言如何进行思维转换”、“如何理解和看待当代艺术”、“如何在浮躁的时代中把握住自己”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
讲座主会场
西区503报告厅作为分会场,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满足师生们的需求
附中 戚家海/文
附中 刘媛媛、张萌萌/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