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4日下午4时,版画系副教授杨宏伟的“硬伤——杨宏伟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2层开幕。
开幕式现场,左起高鹏、杨宏伟、李陀、徐冰、苏新平、尹吉男、舒可文
杨宏伟从事版画创作近20年,毕业后一直在36365路检测中心任教。他的工作细腻、坚毅,于应手中而得心见,每一次个展都展示了他在版画中扩展的可能空间。这不仅得到了诸如徐冰、阿城、李陀等师友们的知心会意,他的作品也被36365路检测中心、中国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炎黄艺术馆、美国新泽西州文化中心、英国木版画基金会等艺术机构广泛收藏。
策展人舒可文致辞、副院长徐冰教授致辞、杨宏伟致辞
展览名“硬伤”出自他的导师徐冰教授。对杨宏伟来说,“硬伤”是木版画创作中,“当他开始刻下一个点,木板的质地硬伤似地裸露出来”,“像凿开混沌一样”。策展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舒可文援引文学情境中,“现代作者封闭了自己与自然、历史的关联,只能徒然地消耗自己”,以致于“在表征人类存在时”,只能“强调不可通约的经验,不再用举例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关切”这一现象,指出“当代艺术中有很多抵抗的努力,旨在将自己卷入外部生活与世界历史中,刺穿这种外部生活与内在体验的二元隔绝”。在她看来,杨宏伟作品的主题“硬伤”,就是“倾向于这样的努力”,“硬伤不是可被修复的偶然事故,不是可悲治愈的意外伤害,不是孤独的形而上体验,而是日常化的感知,是对可见之物的另一种确认,是艺术家与可见之物建立合作的基础。于是,硬伤不负责再现,叙述或见解,也不释义,不是记号,而是身处其中。”
此次展览策划近2年时间,展出杨宏伟近4年的8件作品。整个过程备受作家李陀的关注与支持,尹吉男教授更贡献诗作《杨宏伟的木屑之乱象》作展览前言。
杨宏伟的创作自2008年起进入新的阶段,作品《水》、《火》、《石》以及长卷《世纪坛》特点鲜明。它们的刀刻痕迹连接着自然材料的质感和劳动的精神力量,单纯而充满变化,抽象中隐约具象。作品中不仅展现了杨宏伟对自然世界的关注和敬畏,尤其是他以漫长的时间投入其中的自我考验及其不同的叙事结构。比如作品《天一生水》,杨宏伟“刻下了大约3600万刀,这使他的工作显示出一种温和的刚性,还有点机械式的诗意”。
开幕式现场人头攒动
宋源文教授与艺术家交流、艺术家与张桂林教授交流
观众络绎不绝、艺术家与观众交流
观众认真看展
展览开幕式人头攒动,众多师友、学生、媒体汇聚一堂。策展人舒可文在开幕式上说,杨宏伟的作品“与生命的状态相关。在计划与变化之间、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在成品与废品之间,他留出很大的空间,这也许是我们进入他作品的一个渠道,也是通过他的作品理解我们自己生活的一个方式”。徐冰教授在致辞中为版画家作品能吸引如此多的观众到场感到高兴。他透露,此前举行了小型研讨会,他和李陀、欧阳江河、苏新平、尹吉男、汪建伟、格非、邱志杰、李帆、刘礼宾等数十位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家围绕杨宏伟的创作理念,就“艺术与当代艺术、艺术与时间性、艺术的废弃物”等话题畅谈了各自的观感与体会,并代表学院祝贺展览开幕。
“硬伤——杨宏伟作品展”将持续至3月20日。
作品《蔓延》
作品《仙境》
作品《天一生水》
作品《伤2号》
宣传部/文编
设计学院 王妍/图
2012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