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开学伊始,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的走廊上出现了一张熟悉的“新”面孔,他就是曾经导演过《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的中国年轻新锐导演贾樟柯。
2011年5月在“中国学院实验艺术教育大会”期间,贾樟柯导演被我院造型学院特聘为客座教授(新闻链接: http:/info/?c=901&N=4438),他被实验艺术系主任吕胜中教授的真诚邀请所打动,决定来美院授课,这也是贾樟柯离开北京电影学院后首次回归大学校园,更是第一次作为老师来为学生们传授电影影像知识。正如贾樟柯自己所说,他很高兴能来到美院授课,也很激动,希望把多年来对电影的实践经验及对影像的理解与感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影像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媒介之一,被艺术家广泛使用。影像艺术还涉及社会学、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考古、地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目前在国内美术院校中教授影像创作语言的课程并不多,但影像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又是毋庸置疑的,请到既有实践创作经验,又对影像有深刻理解的艺术家来授课实属不易。
贾樟柯导演这次教授的课程是实验艺术系研究生一年级的“影像语言”,为期6周。课程将以“影像对于客观现实的复制”这一本体特质为起点,从影像纪实美学类型出发,结合各种影像艺术作品实例,首先梳理出一部影像历史,然后再分析和归纳出影像的创作语言与美学理论。除理论知识外,课程也饱含和同学们的互动,例如大家一起讨论自己记忆中的第一部电影,这时候影像作为一个非视觉化的“形象”再一次出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当然,贾樟柯导演多年的电影实践经验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他将指导同学们的实际拍摄操作与后期剪辑工作。
贾樟柯目前正在拍摄一部新的电影,每日工作安排繁忙,但是对于上课他却非常认真,每天早上8点半的课,他8点钟准时来到教室,开始准备上课所用的电脑、投影等仪器。同学们也非常认真、积极参与课上讨论。一周课程下来,大家都觉得受益良多……听,在实验艺术系研究生的教室里,有一群人正在一起聊电影、聊影像,他们在探讨影像艺术的未来,探讨影像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新的可能性。
实验艺术系 祁震/文
施元欣 龚瑜/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2年2月27日
和新锐导演一起聊电影:贾樟柯导演在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授课
和新锐导演一起聊电影:贾樟柯导演在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