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造型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学生张窍《让我们去画拉萨》一文。今年9月,该工作室21位同学在马路教授带领下完成了对西藏的考察。考察结束后,同学们在油画系的组织下,策划展出了第四工作室西藏考察汇报展“高原反映”展览。(亲历高原 关注西藏: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西藏考察汇报展开幕),用生动的画作展现西藏的风土人情,向观众们传递了西藏雄壮的自然环境和令人难忘的人文景观。除此之外,大家还整理了行程中的照片、文字记录,留下了详细了考察资料。本次《中国教育报》刊登的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全文附后)
宣传部 徐新立/文
油画系/图
宣传部/编
2011年12月7日
2011年11月7日《中国教育报》
让我们去画拉萨
9月4号是我今年起的最早的一天。我们到格尔木站了。我们几个同学下了车,一个是为了适应这闻名已久的高原反应,二个是因为在烦闷的车里呆的太久了。2700米左右,不见那神秘的高反(高原反应的简称),倒是空气格外清新,剩下的就是黑朦朦的一片。回到车厢怎么也睡不着,是车外的空气刺激了我,还是明天就能到那神奇的高原了吗?
清晨6点27分,我们已蹲在火车窗前。天色微微发亮,此时正好路过一小城,微黄的灯光浸没在灰蓝色的背景里,听说高原天亮的得晚,上班也晚,这灯光可比北京早晨的灯光要温柔许多啊。昨天一路戈壁,人烟罕见,这昏黄的灯光令人期待。窗前的景色像缓慢的渐变带,从深蓝色到灰钴蓝色。地平线透着一丝光,远远地,灰灰的,悄悄照亮了它前面开阔的草地。闲聊了一段,某同学大叫:“哇!”,大家的目光甩出窗外,太阳一下子蹦了出来,格外耀眼。我们都被刺激到了,作为美院的孩子们,从来都是起早贪黑,一年难得看见日出。看见这高原的小可爱喷薄而出,让我们兴奋不已。这时只听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咔嚓……”,就想记录下这一刻,仿佛那是一道佛光,倾撒大地。没乐多久,一片大雾包围了我们,我们只能看到从缝隙中透过来的小光点,但几分钟后,开阔的大草原、连绵的山脉、触手可及的云彩亮丽登场,这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吗?
正午过后,太阳正中,天上的云朵一层压着一层,仿佛这天空挤不下似的。山川在剖析自己,什么颜色都给我们看,红橙黄绿青蓝紫,像彩虹的翻版且更有层次。时不时云层的影子爬上高山,把这丰富的色彩统一一下。美院的孩子们因为这些累得啊,火车真的很科学,两边都有窗户,不时有人在一边窗户喊着:“哇,快看这边”,待大批人马赶到,此同学很煞风景的说道:“噢,过了”,火车一路载着“咔咔”快门声、“哇哇”惊叹声、“啊啊”遗憾声、“哈哈”爆笑声,飘然穿梭过大草原!
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下午1点是噩梦来袭的时刻。刚刚过了那曲站,饼哥因为高原反应变成了机器人,而且还是生锈的那种。什么动作都要慢一拍,就连眨眼都要格外小心谨慎。鼠姐,此时心情已如在地狱一般,插着氧气管,不管窗外的风景有多好,也无暇欣赏,头疼欲裂。我问饼哥,此时有什么想法没,他一字一句吐下了下面的话语:
“云凝固在哪里 只为给水一片倒影 山行走在窗外 清晰之余却遥不可及
这是天神的惩罚 这是痛苦的奇迹 或许只有牦牛才配得上这块土地 鼠姐哭了”
下午4点整,我们出了火车站,烈日高照。我们去了一个名字相当洋气的宾馆:“吉祥宝马宾馆”,接着去了重庆老鸭汤饭馆。西藏的繁华让我们很难觉得我们自己处于一个佛教圣地。商铺琳琅满目,导游也说,西藏就是个旅游城市,重在其宗教色彩,是所有佛教徒的圣地,要看这座城市,要往深里看,这片土地是渗透着佛教涵养的。晚上躺在床上,期待着明天要去的大昭寺,看看拉萨到底深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