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下午6点,“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在我院美术馆盛大开幕。
院长潘公凯,比利时驻华大使 Patrick Nijs 奈斯,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Libor Secka 利博尔·塞奇卡,文化部艺术司美术处处长安远远,英国艺术家、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克拉格,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Peter Anders安德思,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副馆长 Robin Groesbeck ,全国重点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钱林祥,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胡伟,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文庆,厦门美术馆馆长刘友亮,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陈风新,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杨桦林,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伟毅,广州时代美术馆馆长赵趄,前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西班牙语专家尹承东,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学术总监赵孝萱,天津港东疆湾繁星之夜红酒艺术会馆总经理高文清,以及中外艺术界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博物馆馆长出席了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开幕式由副院长徐冰主持,院长潘公凯教授,我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英国艺术家、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克拉格,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先生,歌德学院北京分院院长安德思先生和年轻艺术家高蓉先后发言。
院长潘公凯教授在致辞中首先阐释了泛主题展的含义。他指出,当下美术的概念愈加宽泛,学科范围不断扩大,“大美术”格局下各学科不断融合。有鉴于此,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试以一个全新和更加学术的角度创新双年展的形式。“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展览正是在这一语境下产生。“跨学科的泛主题性、包容性、融合性”和“高度的学术性,强调学院优势和资源”是此次展览的两个鲜明特点。他希望“超有机”能够成为一个新起点,进一步促进全球艺术家的交流与探讨,同时促进我院教学科研创作的进一步深入。主持人徐冰教授进一步指出,“超有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入选艺术家的多元,既有成名已久的资深艺术家,也有初出茅庐的新人。
英国艺术家、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院长托尼·克拉格则从材料运用的角度提及艺术的重要性。他在发言中谈到,人类的独特生存更多地依赖于材料的消耗;而艺术与其他工业性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用材料创新性地表达作为人的了不起,对社会的进步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艺术确实是一种罕见的人类活动。
本次展览是我院美术馆全力打造的一个依托学院平台的国际双年展,本着学术与跨学科的宗旨,展开当代艺术的研究与论题呈现。首届CAFAM泛主题展策展团队强大,潘公凯院长担任学术总顾问,徐冰副院长担任学术指导,王璜生、皮力、郭晓彦、王春辰与学术研讨主持汪民安倾力合作。中外艺术家49位(组)作品集结亮相,袁运生、徐冰、刘小东、隋建国、陈界仁等著名艺术家领衔参展,新锐艺术家作品同台推出。在“超有机”展览主线的框架下,展览分为六个部分:“超有机”谱系考、超身体、超机器、超城市、生命政治、国际特别项目,展览力图通过艺术家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全球性的文化政治情景。
“CAFAM泛主题展”全称为“36365路检测中心美术馆泛主题展”,简称“CAFAM展”,计划每两年举办一届。该展览参照国际通行的“双年展”架构、机制及特质,立足于开阔的当代文化视野,以中国文化情境及36365路检测中心学术平台为依托,探索艺术策展及展览呈现的方法论和文化性,深入于历史和人文的问题探询,而突出于当代艺术的创造力和精神品质,切入艺术对历史及当代社会的前沿文化思考、研究和展示,构建一个以“学院文化精神”为出发点的国际学术研究和艺术对话的平台。
每一届的“CAFAM展”将提出或涉及相关前沿文化学术专题,邀请国内国际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共同参与,包括策展、研究项目、研讨会、展示、出版等。作为“首届CAFAM泛主题展”计划的重要一部分,“超机器”、“超城市”、“超身体”和“生命政治”四场论坛于2011年五月底到九月底分别举办,每场论坛邀请四位学者,就相关主题展开讨论,以知识理论的讨论来延展展览的视觉叙事语境和互动。六场“超有机”高峰对话将在开幕前后精彩呈现。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超界,私密访谈”、“超有机高校系列讲座”、“美术馆之夜”——超有机大集结等活动也将陆续举办,鼓励广大高校学生、社区公众参与和互动,以共同实践这一文化活动。
“首届CAFAM泛主题展:超有机/一个独特研究视角和实验”将在美术馆展出至2011年10月30日。
美术馆 董慧萍/文
宣传部 宋曼青/图
宣传部吴琼/编
2011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