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晚,应学院团委邀请,北京市曲剧团在多功能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折子戏表演。演出分为《珍妃泪》、《烟壶》、《啼笑因缘》、《杨乃武与小白菜》、《少年天子》五个片段。演出现场师生满座,气氛时而紧张寂静,时而笑声连连,演员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大家一致好评。
演出由原创曲剧《珍珠泪》开场,在此片段中演员们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了在维新变法的背景下,宫廷中人的尔虞我诈与身不由己;《烟壶》选段中,聂小远及其女儿的角色均由国家一级演员饰演,生动的展现了在国家危难时两人“保气节守尊严”的高大形象;接下来《啼笑因缘》中,大家欣赏到了沈凤喜与樊家树羞涩而又甜蜜的爱情;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由著名演员盛国生和宿晓默表演。杨乃武那红马夹下的血衣触目惊心,一声声歌声像在控诉着冤屈,倾诉“好似滚烫油浇胸膛”的痛苦。场下的观众也被这紧扣人心的演出深深感染,变得沉默而紧张。最后《少年天子》的表演中选取了乌云珠和福临相遇的情节,两人的直率性格使人忍俊不禁,分别的场景又让人不觉为之感伤。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演员们精彩绝伦的表演吸引,内心随着剧中情节的跌宕而上下起伏。演出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有位观众激动地表示希望能再看一次这精彩的表演。
北京曲剧是发源和形成于北京的剧种,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是由魏喜奎为首的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一个新兴的剧种,以北京流行的曲艺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成,初名“曲艺剧” ,1952年始老舍正式将其定名为“曲剧” 。1959年,北京市曲剧团正式成立,成为北京市属国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三十多年来,创作和改编了上百个剧目。北京曲剧以擅演“清装戏”和“现代戏”而著称,风格新颖,表演朴实, 演唱清晰易懂,生活气息浓郁,其表演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
此次活动进一步宏扬了民族戏曲艺术,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我院学子良好的文化素养起到积极作用。活动中,同学们在欣赏北京本土艺术的绚丽色彩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人文学院 王薇 文/图
宣传部 徐新立/编
2011年3月24日
演出现场
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美院师生的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