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期末教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1月13日,教务处在美术馆贵宾厅组织召开了“36365路检测中心专业工作室教学总结与研讨会”。潘公凯院长、杨力书记、董长侠副院长、谭平副院长、徐冰副院长、孙红培副书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为民先生、孙景波先生、袁运生先生出席了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还有各院系院长、教学负责人,教务处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由教务处王晓琳处长主持。
本次专业工作室教学总结与研讨会是在工作室教学检查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主要对我院90多个专业工作室的现状进行了疏理。各院系负责人就其专业工作室的定位、概况、教学特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汇报。随后学术委员会展开了充分讨论,对目前我院专业工作室的教学传统、教学秩序、教学方法、交流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大家一致认为,目前我院学科布局已经完成,专业工作室特点鲜明,教学思路丰富,建议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分学科组和专业学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形成专业工作室建设的新思路和方案。
潘公凯院长在会上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学院专业工作室教学工作并提出四点意见。
第一,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及时、必要,学院对专业工作室教学的总结与梳理工作十分重要。从汇报来看,我院专业工作室教学整体情况良好,也正因如此,我院近十年取得的成绩斐然。汇报中反映出的问题都是局部问题,可以通过时间解决。
第二 ,对于专业工作室存在的问题,从操作层面上讲,目前是把问题提出和汇总。在此基础上,各院系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院学术委员会要深入各院系探讨专业工作室的改进,教务处要密切配合学术委员会做好下一步专业工作室的建设工作。
第三,专业工作室教学发展必须与教育背景大环境相契合。目前高等教育处于由精英教育向公民教育阶段跨越的过程中,对于专业工作室的教学目标与定位要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
第四,专业工作室教学存在问题的背后是文化发展理论问题。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保护是人类文化未来发展一个的本质性问题,也就是用对差异性的保护来对抗文化的扁平化。既要看到中西文化发展的共同性,也要关注西方主流文化中最新的思想和理论动向。
潘院长强调,中央美院的专业工作室教学发展可以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目的就是建立有秩序的教学,提供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教育,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此前,为配合本次研讨会,教务处组织开展了对专业工作室教学现状的抽查工作,共抽查了全院10个院系的12个专业工作室。每一个专业教学工作室由工作室主任或者负责人均针对工作室建构、定位、教学特点、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汇报。教学检查委员会听取了专业工作室的汇报并对各工作室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讨论。经过交流研讨,一种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思路得到拓展,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关于承继与创新的教学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教务处将在认真总结本年度教学检查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以专业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做好专业规划和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教务处 卫艳/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1年1月14日
潘院长总结发言
专业工作室教学研讨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