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8日至10日,设计学院召开2010年度教学研讨会,全体设计学院教师共聚一堂,全面检查学院各专业课程,评选优秀课程,并就专业建设和未来发展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分三阶段进行:
12月8日,分组听取各专业课程汇报
12月8日,研讨会分四个会场(视觉传达专业和摄影专业、家居设计和时装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和首饰设计专业、基础部和数码媒体专业)进行课程汇报,对本年度专业课程进行集中总结,分别推选出每个专业的优秀课程。各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目的做简要介绍,每位任课教师以各学期所上课程(除全院选修课程)为序,针对其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着力解决的专业能力问题进行阐释,详细介绍了课程内容设计安排、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方法、特色和效果。
经过评议、审核,最终推选出各专业共计9门优秀课程:基础部《形式基础》,摄影《试验影像-传统技法体验》,视觉传达《综合设计2》,视觉传达《综合设计3--事件•规则•设计》,工业设计《设计表达与设计造型》,家居设计《专题设计二》,数码媒体《数字影像创作》,时装设计《结构设计》,首饰设计《首饰艺术与设计》。
12月9日,推选学院优秀课程,总结2010年工作
12月9日,由设计学院副院长宋协伟主持,全体教师集中听取分会场推选的9门课程汇报,并由设计学院课程评审组集体讨论评定出2门优秀课程报送学院,即首饰设计专业的《首饰艺术与设计》和视觉传达专业《综合设计3--事件•规则•设计》。同时,课程评审组对课程汇报中分组情况进行全面讨论,提出各专业亟待改进的问题。
设计学院院长办公会同时向所有教职员工发放了《2010年设计学院教学研讨会教学科研管理反馈问卷》,问卷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44个问题,希望所有教职员工积极参与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讨论,并对今后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出宝贵建议。
12月10日,全体教师针对学院教学管理、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
12月10日,设计学院全体教师针对院长办公会9日发放的《2010年设计学院教学研讨会教学科研管理反馈问卷》展开积极讨论,共同探讨设计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发展,研讨会由设计学院副院长宋协伟主持。
设计学院院长王敏首先就国际设计教育关心的若干问题作主题发言。他认为,中国正处在工业设计和时装设计的黄金发展期,设计学院的责任就是扶助工业设计等专业,培养一批在设计界引领性的人才。他希望所有老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共同面对设计教育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目前国际设计教育界普遍关注的,诸如专业化和综合化的矛盾,适应新时期的课程设置改革,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扬,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等问题。在研讨中,他对设计学院提出了艺术性、实验性、前瞻性和国际性的要求,设计学院的教学科研要能做到开放、交叉与融合。他指出,设计学院的优势是优秀的师资和学生,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位老师的作用尤其是调动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才是设计学院未来发展的希望。
随后,设计学院全体教职员工针对全年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和反馈问卷,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青年教师们对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马刚、杭海、肖勇、强勇、张欣荣、周博、费俊、缪晓春、陈卓、赵斌、徐蕊、蒋华、黄雅、王子源等教师先后从各专业角度出发,就学院招生培养模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学方式、工作室教学、增强对基础教学和工业设计等专业的重视、增加对教学科研的资金投入、课程的原创性、教师进修、跨学科建设、重视传统文化、教学和实验空间等问题畅所欲言,会议气氛热烈而富有建设性。
设计学院教学研讨会已进行了两年,教师之间在研讨会上增进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对设计学院的发展及时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对设计学院的发展和建设意义重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设计学院院长办公会认真听取并记录所有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将进一步与各专业沟通,将意见和建议转化为发展动力,制订设计学院新的发展规划,梳理教学结构,强调教学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增强设计学院凝聚力,为创建真正世界一流设计院校贡献力量。
设计学院 任英顺/文
设计学院 黄姜蔹/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0年12月21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