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5路检测中心造型艺术年度提名--2010陈文骥"展览于2010年11月30日下午在我院美术馆开幕。出席开幕的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吴长江,院长潘公凯,副院长谭平,策展人、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靳尚谊,造型学院院长苏新平,张平良夫妇,马常利夫妇,本次展览的赞助方杨滨夫妇及众多著名艺术家:詹建俊、苏高礼、袁运生、杨先让、杨飞云、朝戈、刘小东、夏小万等。开幕式由美术馆馆长王璜生主持,苏新平、潘公凯、吴长江、尹吉男先后致辞,艺术家陈文骥本人也发表了感言。开幕式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
潘公凯院长、吴长江书记对陈文骥的艺术语言转换和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此次展览的学术性。苏新平教授则阐述了学院造型艺术年度提名展的意义和目的。尹吉男强调,学院深厚的学术背景滋养了我院每个艺术家,这个大的背景使得每个人都很谦卑和勤奋,陈文骥就是一个代表。
本次展览由我院主办,造型学院和美术馆承办,AYE画廊协办。展览共展出陈文骥自1986年起至今,4个艺术阶段创作出的45件油画作品。
陈文骥一直独立于任何艺术运动与潮流之外。他和大多数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艺术家不同,并没有参加80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运动,而是一直在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被批评家栗宪庭称之为"一种静悄悄的革命"。
陈文骥的绘画具有高度的混合性,形式语言的写实性和观念的抽象性统一在一个空间内。他呈现的混合性是多重的:人与物的混合性,历史与符码的混合性,物质与意味的混合性。这种混合性正是以Lee Ambrozy女士所指出的"二元性"为基础的。更重要的是,陈文骥的作品也同时具有人的缺席与在场的混合性。
必须看到,独立于任何潮流之外的陈文骥,为我们贡献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场景与物像的叙述性模式,更准确的说是一种观念意味的写实形式,打破了抽象与具象的形而上学界限。
此次展览将在美术馆3F展厅展出至12月19日。
美术馆 董慧萍 齐鹏/文
美术馆 丁怡/图
宣传部 吴琼/编
2010年12月1日
|
|
|
|
|
|
|
|
|
|
|